这一度是老师们和各界教育人士乃至家长们的担心。
把孩子送到学校——这个比较纯粹干净的地方接受教育,但孩子还生活在社会中,难免会看到其中的一些乱相,就会深受其影响,比如黄赌毒等。孩子们在学校和家庭接受5天的教育,抵不过周末2天在社会上遭受到的负面教育,等于0还是轻的,有的都成了负数,也就是在某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而变成“坏孩子”,不服管教并做一些违纪行为,极个别的孩子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其中,问题最多的是游戏厅(网吧)。经常有愤怒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从网吧中拖拽出来,大骂或者暴打,也不时的与网吧老板发起冲突。应运而生的一些特殊学生管教学校也红火起来,经济学者分析,其商机不低于100亿。据说治好了不少网瘾少年,这些学校也一度人慢为患,直到爆出这些学校对孩子残酷的体罚,甚至个别孩子因此而失去生命。虽然这样,依然有很多家长还是坚持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因为实在管不了自己的孩子了。
我们要分析的是,社会的某些不良现象以及网吧真的有那么大的威力,把一个好孩子变成坏孩子?孩子“变坏”的原因里,是否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就说网吧。那些形成网瘾的少年究竟有多大比例?这些形成网瘾的少年是否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他们的家庭环境是否正常?他们是否在学校的学习遇到困难?……
细究起来,所谓的网瘾少年没有大家认为的那么多,真正造成孩子网瘾的成因中,80%以上来源于家庭。这就引出这样的思考:是网吧带坏了孩子还是孩子原来就有隐性的问题而转化为网瘾?
这跟青春期叛逆问题很相似,阿德勒指出,青春期只是“作为一种把过去形成的性格特征显现出来的新环境。”问题早已经存在,只是在青春期得到集中的爆发。尤其是原来的教育偏于严格和控制家长,会遭受青春期孩子最猛烈的冲击。
这个期间的孩子首先在身体上获得了快速成长也因此赢得了力量,其次在心理上开始走向独立,自主意识开始彰显。谁阻挡这种成长的力量,谁就会遭受最猛烈的反击。很多父母在这个期间容易心里受伤,尤其是看到孩子瞪着狼一样的眼睛逼视自己的时候。
做父母的首先要理解这种行为,孩子正是通过这种极端的行为来彰显自己的主体尊严。做父母的要记住纪伯伦的那句话:“孩子是暂时寄居在我们家的社会人。”父母的爱就应该逐渐的把孩子引向广阔的世界,而不是固守在家里。
当然,做父母的还应该反思,一些极端的行为究竟源于什么?
一个孩子的成长与家庭、学校、社会密不可分,但这三者对孩子的影响不是平均的,其核心依然是家庭,阿德勒说学校和社会是家庭教育问题的显示器。
由此说来,所谓5+2=0的说法,其实是一种夸大,是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恐惧。接受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面对不良现象一定有积极的对策,不会轻易的随波逐流,更不会轻易的被染黑。我们要反复强调孩子内在的积极向上性,只要不被某些心理问题困扰,孩子就能发挥内心中是非判断能力。
阿德勒说:“要指导心灵,就需要了解心灵的运作,只有了解心灵运作知识的人,才能指导心灵走向更高、更普遍的目标。”
(《儿童的人格教育》共读笔记之十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