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里包饺子,宝宝也来凑热闹。
“我来帮忙吧。奶奶快点给我点面。”
宝宝迫不及待地过来,坐在我的旁边,奶奶给她一块面团。
她先是学奶奶揉了起来,然后拿起给她准备的“筷子”擀面杖,一点点地擀了起来。
没一会儿,就开始自己玩了起来,自己拿面团做三明治,捏小兔子,捏小三角,不亦乐乎。
然后,注意力又转到我这里,看我包饺子,自己也要包,于是我帮她把馅儿放进去,教她怎么捏。她就开始认认真真、安安静静地捏饺子。
直到最后饺子包完,宝宝一共包了6个。
这也是她第一次包饺子,开心地乐开了花。
煮熟了之后,很积极地吃自己包的饺子:“这是我包的饺子,看我包的多好。”
是啊,看孩子高兴的样子,自己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那种开心与喜悦,真的很美。
虽然弄的满地、满身都是面,虽然一开始的她包的并不是那么好,可是,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自己从中收获的喜悦,是多少奖赏都无法取代的。
其实,这就是生活。
生活里,总是充满了琐碎,甚至在家我们每天都要想的一个问题就是,今天咱们吃什么?晚上吃什么?明天吃什么?
吃喝拉撒睡,油盐酱醋茶,酸甜苦辣咸。
平常的日子里,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呢?
睡觉,起床,穿衣,做饭,吃饭,整理,上班,工作,下班,聊天。
甚至更琐碎。
可是,正是这些琐碎,才构成了我们的生活。
正是在琐碎中,我们了解了生活的意义,为了生活的更舒适,更美好,我们需要拥有整洁的环境,需要拥有美味可口的食物,需要拥有舒适的衣物,更需要满足我们精神需求的娱乐。
不过,对于孩子来说,我们能给他们的体验又是什么呢?
当成宝贝,几个大人围着,每天的任务只是学习,玩玩具,甚至自己吃饭还要大人喂。
孩子要帮忙刷碗,或许你会说,:“你还不会,别在这捣乱了。”
孩子要帮忙扫地,你会说,:“别扫啦,去玩别的吧,你扫完了我还得收拾。”
孩子要帮忙做饭,你会说,“你太小啦,等大点再说吧。”
我们一遍遍地把孩子推开,一边阻挡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一边也阻挡了他们参与生活的机会,让他们少了许多感受生活的乐趣。
如今,女儿已经三岁多,上幼儿园之后,确实学会了许多的生活技能,动手能力也似乎比以前更强了。
我难得做一次饭,她会主动来问,“妈妈,有没有我能帮的上忙的?”
我很高兴地给她安排工作,帮我一起洗菜,把菜摆好,把皮扔到垃圾桶里,帮忙擦桌子,甚至菜熟了还要帮忙端菜。
虽然我一边担心着,一边却还可能还要收拾一下残局,但是,我看到更多的是与孩子的互动,孩子脸上的喜悦之情,还有更多的是,孩子做的真的是一次比一次更好了。
一开始可能我们认为捣乱的多,可是,越来越多次之后,我们发现,他们真的是我们的好帮手。
而这,不就是生活吗?
在这一次次地帮忙中,他们体会到了自己动手的乐趣,明白了一顿饭需要多么繁琐的程序,也感受到和妈妈一起准备午饭时的美好。
在潜移默化之中,更感受到了一个家浓浓的温暖与爱意。
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不要再说孩子什么都不会了,他们提出帮忙的建议,我们就愉快地答应吧,整理衣物,整理房间,做饭,擦桌子,扫地,挑食材,买东西,所有的琐碎,都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
因为只有参与了这些生活,他们才能真正地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