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做过就无法真正了解,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这个的正确概念。如果一个人从来没见过苹果,没吃过苹果,那么你怎么向他解释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都无法让他真的完全明白苹果的样子和味道,他通过你的描述在脑子里所形成的苹果的概念和实际上的总是有不少差别。
没有真正经历过,就做不到感同身受,最多也不过是冷暖自知。
没做过而产生的喜欢的念头只是短暂的被蒙蔽而已。就像看着张继科在奥运会上一个个帅气的抽杀,然后自己感觉好棒, 就觉得自己很喜欢乒乓球。就像看着朗朗在万人音乐会上灵活的是只演绎着钢琴曲时,感觉很迷人,就觉得自己一定喜欢弹钢琴。
这些都是虚假不准确的想法,但是有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一旦靠着自己的那种喜欢的感觉而涉足又努力,很可能被现实所打击而再次迷茫。为什么?还是那句话,你没有真正做过,那么产生的喜欢的念头只是一时的虚妄而已,它不是真实的。
可是真正做了之后所得出的喜欢的结论是否就一定准确?答案是,不一定。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喜欢”到底是什么!喜欢是一种情绪,一种心理倾向。那么就要了解“喜欢与否”的关键是什么?
第一,你喜欢做一件事的前提是,你的价值观和当前的事情比较相融。如果你就认为学历低就是没文化,就业机会很少,那么辍学打工和继续上学读书中,你只可能喜欢上学读书。价值观相符是让你喜欢这件事的最底层条件。
第二,你做的事情能在总体上给予你正反馈,无论是掌声和鲜花,还是高薪与器重,又或者是称赞与鼓励,这些都会让你喜欢上你做的事情。持续的正反馈是让你的大脑喜欢这件事的最重要的条件。
然而,第三个因素是一个反面。就是我们的“元认知”(我们最理性的思维)认为当前所做的事情的结果是对自己有重大意义的。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元认知可以命令我们大脑“喜欢”这件事,无论在感性思维上我们是否喜欢这件事。
所以,喜欢一件事与否的关键因素有:
价值观符合,正反馈,或者元认知的命令。
所以,如果我们并不喜欢当前所做的事情的话,无论是工作还是兴趣,就可以从以上维度入手。价值观一分析就可以见结果了,而正反馈则要求我们先做好自己做的事情,才能得到各种正反馈,从而做得越来越好。甚至有时候,需要我们自己先调用元认知命令自己的大脑“喜欢”这件事。
一个人的成就不会大于他的梦想,一个人的梦想也不会大于他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