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5日 星期一 晴
上周六我和朋友们不仅去爬了长城,而且还顺道去了明十三陵的定陵去看了一看。帝王生前住的宫殿让人目眩神迷,死后埋葬的地宫也让几百年后的我们震撼,参观完以后心中有许多感慨,于是把在定陵的所思所想记了下来。
北京是五朝之都,由于种种原因辽、元、金、清代的帝王的陵墓不是没有设在北京,就是被摧毁,唯有明代的帝王陵依然完好地保存下来,成为京城著名地旅游景点之一。明十三陵是当今世上保存得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它规模庞大,总面积约120余平方公里。
我来到这里就有一个问题盘旋在我头顶,那就是明朝明明诞生过十六位皇帝,为什么皇陵叫做“十三陵”呢?听导游讲了才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他死后被葬于南京钟山之阳,他的陵墓叫“明孝陵”,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因被叔叔朱棣抢了皇位,下落不明,死后也不知葬在哪里。
还有一个没有陵墓的是明朝第七个皇帝朱祁钰,哥哥明英宗被俘后生死不明,这个弟弟即位,待英宗哥哥大难不死回来从弟弟手里夺取政权后,拒不承认这个倒霉弟弟的皇帝身份,把他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除了这三位皇帝外,明朝的其他皇帝都被埋葬在这里,所以后世人称这个陵墓群为“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一个天然具有规格的山区,顾炎武说“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其山属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不仅是陵寝的屏障,还是整个京城的北屏。
这个皇家陵园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又各自成一体,彼此又密切相连,规模大同小异。十三陵的建造十分注重寝陵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朴素哲学。
这种依山建陵的布局曾经受到外国专家的大加赞赏,英国著名史家李约瑟就曾经激动地说:“ 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它们的气势是多么壮丽!整个山谷之内的体积都被加以利用,用来纪念死去的君王。”他甚至评价明十三陵为“最大的杰作”。
由于赶来的时候有些晚了,我们到了定陵,只有一个小时的参观时间了。不过,最令我们医务人员开心的是北京这些著名景点对我们这个群体都是免费的,我们只要把医师证拿来给验票人员核准后就可参观。即使只有很短时间,也可以一睹为快的。
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及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墓。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讲起朱翊钧可能没几个人知道,但讲起那个那个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很多人都知道,是的,朱翊钧就是万历,在明朝众多皇帝中,他算是昏庸无能、碌碌无为的一位。
万历皇帝十岁就登基了,在21岁青春年华就四处张罗为自己建造陵墓了,自陵墓建造好了以后,他就开始了长达25年不上朝的生涯。这位皇帝竟然在后宫神龙见尾不见首的统治了这个封建王朝几十年,这在中国历史上简直是匪夷所思的。懒政也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后来大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定陵的打开是一个极其偶然的事儿,因为在开始最想打开的是明十三陵中最大最宏伟的朱棣的长陵,当年有郭沫若,吴晗领头开始挖掘,结果由于没任何经验,鼓捣了很久在长陵也没有找到头绪,1956年才把目光转移到了定陵,他们想先从一个比长陵小一点的陵墓练手,搞清楚明帝陵的规制,从而给发掘长陵指明方向。
挖掘的过程也堪比《盗墓笔记》里的情节。当挖出大门的时候,工匠们不敢进去,怕毒气或者暗器之类的让人深受其害,于是从小门洞里塞一只鸡进去,过了几天,发现这只鸡还生龙活虎的,于是考古学家和工人们才踏入这个皇陵的地宫。
我们跟着导游从烈日炎炎的地面下楼梯,来到距离地面二十多米的冷飕飕的地宫,想当初,这地宫全都埋在漆黑的地下的。一下来我就感到一阵寒意,阴气实在太重了,看来老人或者体弱多病的人还是不适宜到这种阴森森的地方来的,从炎热的夏天突然到冰窟窿的感觉不过如此,更让人胆怯的是里面仿佛飘荡着幽灵,让人脊梁背不禁冒出一股冷气。
不过,这半个世纪以来有多少活人下来参观过这个地宫?应该是数以亿计,这里早已阳气充盈了,子不语怪力乱神,而且做为一个医生,更是看透生死。定定神,我仔细看定陵内土夯填密实,又精心做好四周的防排水设施,距今虽已有400年,但无一处塌陷,且很少出现渗漏水现象。整个地宫全是一块块石头垒起来的,几百年前的工匠居然都可以把地下几十米的宫殿建造得如此完美,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定陵地下宫殿出土了各类器物3000多件,其中有金器、银器、玉器、珠宝、金冠、凤冠、百子衣等。然而,我们在这里已经看不到这些珍贵的文物了,实际上现在的地宫除了整座由巨石建造的拱券式建筑是当年修建的,还有中厅的甬道中间摆放着三座体量巨大的石宝座,都还是那时的原物,其他文物早已移出地宫保存,连后室中的棺椁和陪葬箱也都是复制品。
如今在石宝座前各摆放着一套瓷五供和一个青花云龙纹大瓷缸,从定陵发掘纪录片中可以看到当年地宫打开时缸里是盛满油的,而且有点燃过的痕迹,只不过早已凝固,这就是传说中的长明灯。由于墓穴封闭后隔绝了空气,所以实际上长明灯点燃后不久就熄灭了。《国宝档案》曾经介绍过这几个龙缸,不过文物早已入博物馆收藏,现在摆放的都是复制品。
地宫也不是太大,因为工作人员要下班了,导游匆匆给我们讲解完了就带我们到地面上去了,走在回去的路上,我们都还沉浸在历史的故事中没有出来。为明朝的这位耽溺于后宫美色、沉沦于声色犬马、二十多年不上朝的皇帝而悲哀,如果这位万历皇帝能够为造福苍生百姓而殚精竭虑的话,明朝也不会轻而易举就被北方游牧民族而消灭了。
所以,纳兰性德的《秣陵怀古》中写道: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意思是:山的景色同江水的声音都已寂寥,十三陵中树木在晚风中萧萧作响。中原的事业与江左政权一样腐朽,芳草何必为六朝的旧事而感伤呢?太过腐败的王朝必定会灭亡的,看来清朝取代明朝也的确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