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围绕着知识、证据与思维中的错误展开,让我们明白为什么我们要有批判性思维,因为我们的思维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1、知识的来源。
人类的知识的来源观点主要有两种种情况。一是理性主义者认为,大多数人类的知识是源于推理,二是经验主义者认为,知识主要是通过身体的感官来发现的。但是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前面二者都存在片面性,知识获得取决于思维结构。我们的思维和大脑提供了处理进入信息的结构和规则。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知识的来源应该是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和,主观能动性。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实际上跟康德的观点有一定的相同之处的,我们对于知识的获得,并不是说完全复印下来,而是要通过大脑和思维进行处理。
2、经验会带来那些形式的误导
错误记忆。人为什么会出现错误的记忆呢?因为大脑对于感官经验进行组织跟解释,不是直接的记录,所以直接的感官经验并非是绝对可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也有可能会改变记忆。有案例说明,在侦破工作中,目击者的指认错误率达到了超过50%。
依赖传闻与轶事证据不可靠。我们不应该轻信他人提供的信息,尤其是一些推测出来,或者道听途说的证据或评论。轶事证据,有一些人报道,曾经目睹过ufo的出现,甚至有些人声称自己曾被外星人绑架等等。
3、人类思维中存在哪些类型的认知和社会错误
(1)随机数据的错误知觉,我们应当保持怀疑的态度,不要对看到的事物轻易下结论。
(2)难忘事件的错误,指的是人们能够生动的记住重大事件的能力。比如说,人们都认为坐飞机失事的几率大于汽车。而事实是汽车事故大于飞机事故,主要是人们容易记住像飞机失事这样的重大事件。
(3)概率的错误,当人们错误地估计某件事物发生的概率,并与实际概率相差很大,就是概率错误。比如一些赌徒认为的,机器也该往外吐钱了,不继续玩就亏了,这是我的幸运发牌员,今天是我的幸运日,这都说明他们没有认识到概率的随机性。
(4)自我服务的偏差,错误的认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中,跟别人比高估自己的倾向,夸大自身的优势低估自己的劣势。自我服务的偏差跟归因偏差的效应有点类似,自我服务偏差的一种表现,就是大多数人在成功的时候,将功劳归于个人,失败的时候将责任归于外部的一些因素。
(5)自我实现的预言,人们扩大或者扭曲的期望会影响自身的行为,而这种行为促使预期事件的发生。曾有一名教授认为,足球运动员在文化上面很差,一直对她进行低要求,实际上这个运动员对于文学这方面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由于教授的这种期望使得他最后的文学水平就变的特别的差。
(6)非我即他的错误,人们的大脑似乎被设定好,将人分为我们中的一个,或者他们中的一个,总会倾向于尊重与自己相似的人,而猜疑与自己存在差异的人,这就是非我即他的错误。
我觉得,中国人的这种老乡意识,实际上就是一种非我即他的错误,一见老人就喜欢说家乡话,特别喜欢说家乡话的地区,总给人感觉这个地区存在一些排外的情绪。
(7)社会期望,比如说,黑人正在乘地铁,旁边是一名手持剃刀的白人,但是后来这个试验发现,很多学生在回忆这幅图时,有一半的人认为手持剃刀的是那名黑人,911,事件发生之后,乘客因为乘坐同一架飞机中有一名阿拉伯裔人而拒绝登机,这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刻板印象。
(8)群体压力与服从,群体的压力会使个别成员采取某些立场,而这些立场单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支持的。所以,我们需要找到有效的策略识别和消除人类服从群体思维的倾向。例如在跳水比赛当中,由于担心裁判在打分时受其他裁判的影响,所以打分由个人独立完成,而不是由群体决策。
(9)责任分散。这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旁观的冷漠,或者叫做基蒂.基诺维斯综合症。例如,一个车祸受害者。经过半个小时时间在他旁边经过人中没有一个人上前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