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
张华很小时父亲就去世了,少年时的他孤苦贫寒,靠帮别人放羊来养活自己。他聪敏而多才,学识渊博,涉猎图、卦、谶、纬、方技等各种书籍,其文章辞藻和顺而华丽。
张华从少年时起就注意修养身心,遵守礼度,还见义勇为,扶危济难,为人器量宽阔有胆识。据说他的学问和见识让人感到深不可测。同乡人刘放对张华的才能既惊奇又佩服,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其实,张华开始并不太有名,是他创作了《鹪鹩赋》,通过对鸟禽的褒贬来抒发自己的政治观点,其中有一句千古名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名士阮籍看到这篇赋后,直感叹:“这个人是王佐之才啊!”
张华这才开始有名,不久被渔阳太守鲜于嗣推荐任太常博士,名臣卢钦又把他推荐给晋文帝司马昭。
张华有个过人之处,就是记忆力很强悍,而且博学,眼见耳闻过的都能记忆深刻,因此他学识渊博,对天下古今的事物都了如指掌。
有一次,晋武帝司马炎向张华询问汉朝宫室制度及建章宫千门万户的情况,张华一一应对如流,他的讲述让在场的人无不全神贯注,精神抖擞。
然后他又在地上画出相应的图样,吸引得晋武帝身旁的人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武帝自己也感到十分奇异和震惊。
起初晋武帝与羊祜秘密谋划征伐孙吴时,群臣大多不赞同,只有张华赞成。不久,西晋大举伐吴,武帝任命张华负责策划及运输粮草,并与武帝一起制定作战计划。
当军队已经进发,但还未获得成果时,贾充等人便奏请武帝腰斩张华。武帝说:“伐吴是朕的主意,张华只是与朕的意见相同罢了。”由于当时出现了一些不祥征兆,众人都认为不能贸然轻进,只有张华坚持认为伐吴必胜。
第二年,吴国灭亡。武帝下诏,重赏张华,并为他加官进爵。自此,张华声名显赫,为众人所推崇信服。
晋武帝把撰订晋史及修改礼仪规章的任务,都托付给张华,张华凭着超强的记忆力和见识,对文献有许多增减与修改。就连武帝的诏书诰文,都是张华起草。他的声望名誉更加显赫,直有宰相之势。
但树大招风,出身大族又倍受武帝宠信的荀勖,十分憎恨张华,总寻找机会将张华外调。就在这时,武帝问张华:“国家大事以后可以寄托给谁?”张华回答说:“才德兼备而又与陛下是至亲的,不如齐王司马攸(武帝弟弟)。”
此话与武帝的本意不符,因此荀勖离间张华的阴谋得逞,张华果然被调往幽云十六州。
好在张华为人豁达乐观,又满腹才华,他在任内安抚百姓,招纳新来归附的人,“各族百姓都感念他的恩德,马韩、新弥等部依山傍海、以及远离幽州、历代都不曾归附的二十多个国家、部族”,都遣使来西晋朝贡。一时之间,“幽州遥远的少数民族臣服,边疆安宁,粮食连年丰收,兵马强壮”。
不久,武帝不顾奸臣阻拦征召张华为太常,负责朝廷祭祀等礼仪,可是因为太庙屋梁离奇折断,张华被免官。从此,张华在武帝在位期间,一直以列侯的身份朝见。
后来,晋武帝之子晋惠帝司马衷即位,任命张华为太子少傅,但是因为张华与王戎、裴楷、和峤等人太有德望、得民心,而被外戚杨骏猜忌,不得参与朝政。
不久,杨骏被皇后贾南风势力清除,贾皇后貌丑好妒,手段残忍,她要废黜杨太后,当时群臣大多都讨好贾南风,顺承旨意,认为太后应该被废黜。只有张华认为应该仿效先人礼制,可以贬,不要废,但他的意见不被采纳。
贾皇后的暴虐专权导致西晋“八王之乱”开始,先是贾皇后秘密命令楚王司马玮杀害了太宰汝南王司马亮、太保卫瓘等人。
由此司马玮得势,贾南风又发愁怎么处置司马玮,这样内外兵乱频繁发生,朝臣都感到恐惧,不知如何是好。百姓更是生灵涂炭,国家一片混乱。
面对此景,张华献策给惠帝,就说司马玮是矫诏擅自杀人,将士们仓促行事,误认为是国家旨意,所以才听司马玮的。现在陛下可以派特使持幡声明,让军队放下武器,解除戒严,事件就可平息了。
惠帝采纳了张华的意见,司马玮的士兵们果然纷纷放下武器,司马玮就此兵败被杀。八王之乱第一阶段结束。张华因首先献谋有功,被拜为右光禄大夫,佩戴金印紫绶。
经历这些事以后,贾谧(贾后兄长)与贾后商量,一致认为,张华出身庶族,但儒雅善谋略,得人心,这样,往上没有威逼君主的顾虑,往下又是众望所归,可以依靠他总摄朝政,有大事就向他咨询。于是,任命张华为司空,士族裴頠为尚书仆射,裴楷为中书令,王戎为司徒。
张华于是受到独揽朝政的贾后重用,但他尽忠国事,辅佐朝政,弥补缺漏。因此,尽管惠帝昏弱、贾后残暴肆虐,但天下仍然安定,这都是张华的功劳。
此外,张华怕贾后亲族势力太过强盛导致灾祸,于是创作了《女史箴》来讽劝。贾皇后尽管性格凶暴善妒,但还是敬重张华,能做到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国家总体稳定发展。
由于贾皇后自己没有儿子,且太子与霸道凶残的贾皇后一向不和,因此贾皇后想尽办法废立太子。太子卫率刘卞跟张华商量应对之策,张华假装不知道。
受张华一路提拔的刘卞以为张华害怕贾皇后,不信任自己,没想到,张华说,现在不要闹事,皇帝皇后没有下诏废立太子,做大臣的随意针对领导,就算事成也会造成动乱。刘卞只好作罢。
很快贾皇后想出办法陷害太子谋反,惠帝下令处死太子。张华据理力争,苦苦劝阻,此事从上午一直议到下午太阳下山,仍不能决断,贾皇后明白了张华等人保护太子的意志坚定,因而请求将太子免为庶人,惠帝同意。
可是贪婪昏庸的赵王司马伦和奸臣孙秀视张华为仇人,俩人密谋毒杀了变为庶人的太子,除掉了独揽大权的贾皇后,然后又设计逮捕杀害了张华和裴頠。
由于废太子后张华没有与贾皇后抗争,也没有为太子殉节,张华一度被传为讨好依附贾皇后,因此不但被免官杀害,没收一切,还被株连三族。
好在有大多数人信任张华,还有新发现的证据,张华曾经向武帝推荐司马攸可托付国事的上表被找到,正是由于这个忠良提议违背了武帝私心,导致被外调幽云十六州。众人才明白张华的赤胆忠心。惠帝于第二年为张华平反,恢复一切爵位。
正如张华临终前所说:“我是先帝老臣,赤心如丹。我不怕死,只怕王室将有大难,祸不可测啊!”
果不其然,赵王司马伦除掉贾皇后,杀害张华后很快就废了惠帝,于正月自立为帝。由于司马伦昏庸无能,三个月后,齐王司马冏杀了司马伦,迎接惠帝复位。
但司马冏独揽政权后不可一世,没有臣下之礼,俨然自己就是个皇帝,导致八王之乱再次爆发,这一次历时7年,八王之乱后不久,西晋灭亡。
八王之乱从皇后贾南风独揽大权开始,前后断断续续十六年,王室成员互相屠杀,民众无辜惨死,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
关于西晋灭亡,少数人和赵王司马伦想法一样简单,认为暴虐皇后贾南风之所以能独揽大权,嚣张霸道,是因为有张华帮助。
尤其是贾皇后废太子一事,虽然张华苦谏劝阻,保住了太子性命,但是,他们认为太子被废,张华就应该以死殉节,才是表示对贾皇后暴政专权的抗议。张华没有殉节,继续总揽朝政,他们就以为除掉张华朝廷就和谐,社会就安稳了。
就连康熙也这么认为:“如张华在晋以才学知名,后乃蔑弃典礼,以附贼后,所学又安在耶?”
不过也有如唐朝宰相、刑部尚书韩仲良之子韩瑗,在劝阻唐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后时,为被流放的褚遂良说情:“褚遂良是社稷之臣,有安邦定国的才能。昔日微子出走,殷商就灭亡了;如果张华不死的话,晋国也不会发生动乱……”
由此看来,无论是张华时代,还是后世,一直都有大量有识之士,他们都懂得时局艰难、忠臣难当的无奈,更明白顾全大局、不可求全责备、鲁莽行事的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