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历来是中国人避讳的字眼。从古到今,我们用各种方法避免见到甚至谈论到它。但其实人的一生,我们看到了从生到死的这段路,有生的喜悦不愿结束故而逃避谈论死亡终点,但仔细一想,死之后的黑暗或许也不过跟生之前的空白一样罢了。如果等得了生,为何会惧怕死。想来只是生活中的人情世故,花鸟虫鱼的眷恋罢了吧。如果把死亡放到更大的宗教世界里感悟,不过也只是另一段路程的开始。但对死亡能如此豁达之人,要么修道成仙,要么无依无靠,对于一般人是接受不了的。我们都看得到的结果,心照不宣的回避不去谈论。就向每天的骄阳,耀眼夺目,我们却不敢直视。正视我们内心的恐惧,学习与之相处,正是这本书的目的。
作者认为人类对死亡的恐惧造成了貌似与之不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这些外在的表现症状归根到底都是由不同程度的死亡恐惧造成。在这样的认知之下书中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表达了 如何识别死亡恐惧?它在临床病例中的具体体现?在对于死亡恐惧中发病的过程可能唤醒觉醒体验?以及最后转换视角,让其他著名咨询师作为一个普通人表达他们自己内心对于死亡的恐惧以及表现。这本书就像谈吃饭睡觉一般,直接的谈死亡,但是基于作者温和而专业的文笔论调,不会让读者觉得可怕,倒像个长者一样引导着你仔细端详你心里也存在着的死亡恐惧,学着接受它,与之和平共处。
书中的案例涉及到各行各业,有事业有成的城市精英,有垂垂老矣的退休老人,有年少失足而后投身公益的女孩。在每个人身上呈现出来的症状,在医生的循循善诱之下都引向了过去濒死的体验或者对于将死之身的恐惧。死亡真的那么吓人?那么可怕吗?或许对于那些一帆风顺,茁壮成长,尚且没跟死亡撞上个照面的人来说,你是幸福而且是幸运的。大多数人,在成长的经历中,可能自己发送意外的碰撞或者生病,在某个瞬间,瞥见死亡;可能跟你有直接联系的人遭遇意外或者生病,死亡突然之间具象化在一个人身上,给你带来了冲击。这些经历,即使你未察觉,但走过的路总会在心里留下痕迹,这些潜伏的经验在未来某个时空会以不同的面貌爆发。或者是没来由的火爆脾气,或许是失眠噩梦,或许是焦虑多疑。心里的伤影响着脑控制着身,让你都不知道为何自己变得如此陌生,对人生失去控制。而当你意识到病态的根源在于经历或者价值观中间的一个黑点,由咨询师带领你发现它,看着它,承认它,消除它之后,扫清的那一刻就好像拨云见日,一扫心中阴郁,人生在那一刻觉醒,新的你诞生了。但是这样的死亡焦虑会伴随一生,这阶段的醒悟不代表以后再不复发,所以征服死亡是一身的课题。在这本书中,我也看到了有经验的咨询师工作的困难和成就。心理医生在现代社会需求旺盛,每个人都有多多少少的心理疾病,看不清搞不懂,往往有时会因为一时冲动犯下错误,或者没办法经营好自己的人际关系。而人心和每个人的精力是复杂的,心理治疗往往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由病人和医生先建立亲密的关系,然后引导到共同的观点,才能让病患接受核心的治疗。没有相当程度的耐心、丰富的经验、以及对人类极大的悲悯是没法成为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的。
而这本书对我最大的感触是,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复杂而敏感的,而每个人的行为表现都和他的经历、价值观、隐藏的焦虑息息相关。让我对于与人互动的好奇心又得到一分加强,而且会试着往深了根源剖析要义。对于死亡,我一向怀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不刻意直视,遇上了也不回避。就像对待一位遥远的朋友,人生漫漫长路,我终将会走向那间小屋。在此之前,珍惜当下,珍惜他人,让自己在走向那间小屋时尽量不留遗憾,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