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优秀同事的笔记本引起我的注意,本子上基本只有缪缪几笔关键字。对比我的记录本,那是事无巨细,什么都往上写。
这位同事的工作非常优秀,但笔记却如此简单。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
我反省自己的笔记。虽然事无巨细,但却缺乏逻辑,更要命的是,记了那么多,那我基本上不会再看多少,因为杂乱的细节根本不具备可读性。也就是说,我白记了笔记。
而我的同事,简单几笔,却结构清晰,逻辑清楚,可读性强。可以经常翻阅,提升效率。
结论是:简单明了的大局观,完胜杂乱无章的细节。
回忆我的一生,但凡取得一点点成绩的事,无不是有大局观。大局观,意味着先掌握大的策略,大的框架,然后再考虑细节。
比如我考司法考试。一开始,先确定大的战略:只抓每个学科的重点,战略放弃大部分考点。结果,我零基础花三个月一次通过考试,成绩比法律专业的考伴复习一年考得还高。
有人说,赢在细节。我不敢认同。
人的大脑处理能力有限,一开始就专注细节,必然没有精力顾全大局。因为细节的诱人之处在于:你总可以找到更细的细节。
如果细节决定成败。那我想问,那要多细才算细节?比如说一家酒店,要提高服务,员工服装当然是一个细节,但仅仅是这一个细节,就可以细到一个纽扣的材质甚至是工艺,但真的有意义吗?
首先关注于细节,必然会导致丧失大局观。唯有强迫首先建立全局框架,对整体有全面考量,随后再注意细节,细节才会有一点意义。
否则细节就是我的那些杂乱无章,永远徒劳无功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