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13次分享会
活动准备部分
个人总结部分
我的收获
1、矛盾现象:阅读两种以上的书,主题已经被确认了,主题事实上是随着阅读的进行,主题会发生变化,可能最终讨论的事情会和就是开始讨论的事情无关。
2、作者的忠告:不要一来就用分析阅读,一定要先尝试用检视阅读,在不擅长的时候一定不要把它们合在一起用。
3、任何一个学科都有最小的话语体系,在学解决某个问题,要找出背后的话语体系、词汇体系、关键词体系,把关键词定义清楚,对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
4、阅读不是读书能力的高低,关键是理解的提升是知道如何提问,怎么提问。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提问,也不知道自己在问什么,更不要提问题精准,要学会提问。
5、为什么读书要读“概论”或“XX史”,建议在进入新学科的时候可以看一看,在脑海中建立完整的框架,就是主题工具书,帮助特别大。
6、觉察能力是身处多种意见对抗过程中可以保持清晰的基础能力。
三个感悟
1、克服畏难情绪
单独成体系的一个部分,看起来内容不算多,可是能力要求特别高,在读过第一遍之后我就读不下去了,畏难的情绪出现,一直拖延着不想往下进行。想到如果就此放弃,之前的努力就停止于此,想要的思考和成长也就停止于此!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于是乎静下心来,终点就在咫尺,不至于一个字都不懂吧,最糟的不过如此。
花多点时间,看一遍,又整理一遍脑图,很有成就感,不说自己理解的准确与否,首先这件事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糟,一切都源于不敢挑战,害怕困难,让那个懒惰的自己占据优势。再往下想,不想成长,让人性中的自然属性主导自己,越来越退化了!
这个发现自己,做出一点提升和努力,一段时间的阅读过程中经历的倒退和挑战,战胜它们就是一个成功的节点!发现自己、挑战自己,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和经历。
2、理解的难度
理解不准确,原本比较有信心的几个部分,比如检视阅读在主题阅读中的作用,我的理解是“筛选出与主题相关的书”,看了永澄老大的解释“”,我的理解不完整。自己在思考的时候,想到的就是筛选与主题相关的书,那么“主题”是什么,怎么确定自己要读的主题,没有找到这个解答,在后来看到主题阅读的工具书时,明白了“可以借助工具书,在工具书的引导下找到主题”哦,主题是通过工具书确定,似乎不太准确,算了,暂时就这么考虑吧。我没有读出“主题会变”的这个关键,也就是对矛盾并不理解,虽然发现它是关键词。
我认为最难理解的一个部分就是“分析讨论”,我反复看了几遍都 不是太明白这一部分在说什么,直到看到后面的实例,才隐约看到一些端倪。分析讨论什么?是否就是讨论上面得出的议题?那么如何讨论。按照特定的顺序吗?是逻辑顺序吧,经过“分析才能真正的了解问题”,了解什么问题。。。当时对这一部分还是充满疑惑的。在老大的解说中谈到,分析做完之后要有产品或是成果产出,原来这个才是主题阅读最终目的。
3、超出想象
完全和自己没读之前理解的“主题阅读”不同,单纯的以为主题阅读就是找几本主题相同的书一起读,这种理解真是让人惭愧。。。通过阅读能有产品的产出,真是想都不敢想的。要不说这根本就不是一本教授阅读方法的书,它的理念和思维体系延伸的空间范围太大,可以运用于不同的领域,或者事物后面的规律都有共同性。我现在的能力还触及不到作者的思维领域,但是很高兴能看到“井外的蓝天”。目前要做的还是让自己沉静下来,多学多看,行动起来,努力的做。
二个改变
1、完成最后的任务,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但是值得。
2、作者谈的主题阅读和我理解的主题阅读完全不同,目前的我还达不到成果产出的阶段,还是先一点一点积累和锻炼吧,期待能有成果的一天。
一个行动
接下来读完其余的部分,继续记录思考的过程。
笔记部分
一、检视阅读得到了什么
·本章内容
·结构初判
框架构成:主题阅读案例的展示、主题阅读方法的介绍和实践、如何解决主题阅读矛盾关键点以及主题阅读的原则,本章是一个顺序的关系,是什么、怎么做,怎么解决关键问题。
·感受
内容量巨大,知识点有时候系统,有时候散乱,感觉略微有一个框架。
这个部分必须有具体的实践支撑才可以有效的理解。
我平时所做的主题阅读并没有做到作者要求的高度上。
分析阅读部分如果理解透彻的话,对于弄清楚这个部分的内容非常有帮助。
·关键词
主题、议题、矛盾、步骤
二、本章细节如何展开
·开篇概述
矛盾现象:阅读两种以上的书,主题已经被确认了,主题事实上是随着阅读的进行,主题会发生变化,可能最终讨论的事情会和就是开始讨论的事情无关。
·主题阅读中,检视阅读的作用
检视阅读是主题阅读阶段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检视阅读与分析阅读也可以当作前置的作业或准备动作,这个阶段,检视阅读已经是读者在阅读时主要的工具或手段了。”(P271第二段)
检视阅读的目的是:矛盾会存在,用分析阅读主题随着阅读会发生变化,浪费很多时间,没有解决问题。用检视阅读非常快,主题阅读根本不用弄清楚(全书)。
举研究生的反例,作者的忠告:不要一来就用分析阅读,一定要先尝试用检视阅读,在不擅长的时候一定不要把它们合在一起用。
这一部分在说分析阅读为了提升理解力,主题阅读是为了解决争议和问题,不是为了提升理解力,如果是要提升理解力用管理效果公式、分析阅读的方式。
小结检视阅读的目的:确定书单、对书单的书有所了解,主题阅读中,你关注的主题才是重点。
·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
1、找到相关章节
不要随便调用分析阅读的能力,主题阅读中,关注的主题才是重点。
2、带引作者和自己达成共识
设置共通的词义,把作者的话转换成自己可以使用的语言。可以在厘清问题之后在考虑“达成共识”。P280,“在分析问题是必须先建立一套中立的词汇。”P275“主题阅读第一种大量的翻译工作。”需要把各种的语言翻译成统一的语言,这种统一是自己定的不偏不倚标准。比如我在阅读个人管理方法的书籍,会转换成自我管理系统理解。再比如阅读财商的书,看了17、18本书,总结出“价值”这个词。任何一个学科都有最小的话语体系,在学解决某个问题,要找出背后的话语体系、词汇体系、关键词体系,把关键词定义清楚,对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
3、厘清问题
方法:罗列一系列问题,让作者回答。
常见问题列表P276:what-存在或特质,how-如何被发现、如何表现,why-产生什么影响。阅读不是读书能力的高低,关键是理解的提升是知道如何提问,怎么提问。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提问,也不知道自己在问什么,更不要提问题精准,要学会提问。
4、界定议题
(录音中“议题不是所有人都说对或者都说错,有争议才是议题。”改成“大家能够提出赞同或是反对的才是议题。”)
为什么读书要读“概论”或“XX史”,建议在进入新学科的时候可以看一看,在脑海中建立完整的框架,就是主题工具书,帮助特别大。
5、分析讨论
(不知道读到P277最后一段和P288前三段这一部分是什么感受,一定要写在感受中。)
这一部分在说怎么解决有争议的议题。
读者需要做的:立足于顺序清楚讨论的本身,顺序是逻辑顺序。进行主题阅读要把问题找出来,把有争议的问题列出来,看争议问题之间是否有关系,比如哪个在哪一个前面。比如《搞定》,《搞定的方法》、《搞定的52个原则》、《工作和生活平衡的理论体系》,三本的顺序是1是工具,2是理念,3是方法论,道术器的顺序是2、3、1,要真正知道它们的关系,才能真正的掌握和运用。
研究基础,要进行主题阅读,要产生产品,不要停留在问题被解决。
·客观的必要性
争议议题的特点:同意和反对意见并存
作为主题阅读引导师的身份P280第三段:主题阅读的目的是把所有答案摆出来讨论,总结究竟说的是什么,总结的内容尽可能引用作者的原话。
要求:面面俱到(辩证)、不预设立场(客观)。偏见存在多种可能(《思考快与慢》),如何避免偏见,要不断回头参阅诸多作者的原文,反复看作者的原文,把自己中立的语言与作者的表达嵌套起来。
·实例:进步论
主题阅读一定要出产品或是成果。
·如何应用主题工具书
主题阅读入门者,可以用工具书的方法阅读。
比如想要了解时间管理的理论体系,实践工具是doit和omnifocus,想要知道它们的冲突在哪里,就可以开始主题阅读。可以找各种说法进行判断,并且这个主题不会发生变化。新手在主题阅读的时候主题会不断变化,我们只需要把问题精准到某一个点,这个问题就不是矛盾,所以这是我引申的想法。
主题工具书的作用:对新手来说,从简单的开始可以用主题工具书。
·构成主题阅读的原则
给主题阅读的新人解决“矛盾”的问题
三、我的收获
·对我而言,主题阅读关键是要产生成果
个人管理的书单100本书,我读完之后,在脑海中呈现这些书之间的关系,并解决问题之后,得出结论个人成长要搭建一个自我管理系统来实现持续的个人成长,这个就是转化成产品就是俱乐部的内在核心逻辑,要让大家聚在一起通过不断的自我管理实现个人成长,这就是我阅读个人管理书籍产生的成果,换句话说俱乐部就是我做主题阅读产生的成果。
·提问才是关键能力
没有能力的时候主题阅读是一件效率非常低的方式,最好的是高手指路。如果没有导师,务必找一个导师引领成长。所以提问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觉察能力是身处多种意见对抗过程中可以保持清晰的基础能力
比如在讨论中,调用觉察能力,让自己处于清醒的状态,听对方说什么,说的内容是在解决什么问题。这个技巧就是主题阅读,一个问题,大家摆出观点,我在其中过听、辨析、整理、组合、对照,我就是引导师。主题阅读这一章,让自己不偏不倚面面俱到,让自己呈现出巨大的管理、掌控能力,建议大家好好练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