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总对我妈说,谁谁是我第一好的朋友,谁谁是我第二好的朋友。感情这个事情,在小孩子心里都有杆秤,只是到了成人世界,朋友的分类变得更加复杂。前些日子看了一篇文章叫《S小姐的朋友圈》这位S小姐分别在现任同事,不常见面的朋友和京都单身男青年分组里扮演了——和通州屌丝男友共奋进的励志小白领;搭上富二代,创立新公司,走上人生巅峰的大赢家;可萌可魅的,随时等待单身男青年领走的单身女郎。一人分饰多角的剧码就在我们天天刷的朋友圈悄悄上演。
进入大数据时代,小小的朋友圈,把我们的感情经过数据分析,分成不同的组别接收不同的讯息。既然朋友圈都有分组了,为什么还要屏蔽这么尴尬呢,既然朋友圈是个圈,总有碰头的时候。"啊?你没看到她发的朋友圈?"“……没有啊……”然后轻轻点开那个头像,出现一片尴尬的空白。所以,那个你以为你们关系很不错,你以为你们关系还不错,你以为你们没什么特别交集的人为什么对你屏蔽了朋友圈呢?
第一种人可能就是没发过朋友圈或者屏蔽了所有人吧……额……朋友圈分组都被申通广大的网民2.0玩出多重空间了,这种可能性应该很小吧。
我可以把社交中的人简单的分为两类,一类是感性社交人群,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极少数的人被分在了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其余的大部分都是无所谓的。另一类社会性社交人群则分的更细考虑的更周到,他们可能把分组分成了领导,同事,客户,家人,朋友等等细微分组。而那些喜欢屏蔽别人的,大多是感性社交人群,他们更随性,屏蔽你的理由可能简单到三个字“我、喜、欢”。我大学时一位生活清远的老教授总会定期清理他的通讯录,一个号码都会碍眼的人,应该容不下你这颗大沙子吧?“唉?凭什么这么说我啊?”“息怒,息怒……”
第一种:最熟悉的陌生人——同事
虽然你们的办公桌挨得很近,虽然你们有时候会一起聊八卦,虽然你们中午会一起吃饭,虽然你们偶尔会分享新败的好东西,但是你们只是同事啊同事。你以为你们是朋友?她可不是这么认为的。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最不喜欢把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的,工作牵扯利益和竞争,有可能随意发的一个小牢骚传到领导那里演变成一记严重的印象差评,一个生活中的小照片就可以牵扯出她极力想隐藏的家底,一个地理位置就可以暴露出她本应在上班的时间开的小差,本想用公司举办的大型活动装个逼无奈你们知道她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又或者她只是单纯看不惯你在领导面前卖乖的小样子,或者你和那个大胸的八卦女真的很熟。
第二种:亲密的“敌人”——老同学
同学会是个好地方,它能让你忆往昔也能看今朝迹遇,越是有差距,越显得不胜唏嘘。它能暂时把不同圈子的人聚在一起,混得好的春风得意,混得不好的…你都不敢去。毕业以后各奔东西,学校里面靠成绩的话,出来就要靠能力和造化了。你天天在朋友圈晒成立了工作室,接洽某企业的高管,刚刚成功完成了项目,今天去马尔代夫,明天去斯里兰卡。天天加班、吃盒饭、还房贷,商场都不敢逛的人不想让你看他的朋友圈,更何况当初在学校都是你来我往的风云人物,想想必须把你也屏蔽了啊,看着添堵。圈子不同,怎么强融?
第三种:"来,在我肩膀上哭""大哥你谁呀?"——八卦狂
每个人都有社交的防御距离。原本关系就在熟与不熟之间徘徊。人家感情上感慨几句,你火速发个信息过去“怎么了?吵架了?”人家发个工作失意的心情,您火速发个信息过去“怎么了,挨老板骂了?”拜托,你真的不是那个他想倾诉的人,能在别人心烦的时候安静点吗?这种人都要友尽了啊,当然,暧昧期的异性除外……
第四种:在他面前没有秘密,让我怎么装逼——熟友
牛排要七分熟,朋友要八分熟。如果你们真的太熟而又不算要好的话…她晒杯咖啡,你知道她又去那家周二会打折的咖啡店拍照了。她说,今天天气好好,出去踏青去。你知道她又要去免费的天湖山公园了。她无意间露出的那个名牌包包是你发给她的淘宝外贸店淘回来的。她晒得新买的苹果电脑说自己要吃土了,只有你知道她是真的要吃土了……一个破坏别人朋友圈美梦的人,屏蔽!
第五种:一眼看穿人心的——诛心客
还有一些人,他们平时不怎么爱说话,偶尔给你的某条状态点个赞。聚会的时候,朋友们嘻嘻哈哈,她会在某个时候认真得对你说“最近,过得不开心吗?……”“……我?不开心吗?”呵呵,我以为没有显露出来啊,有些人是带着透视眼镜看人的吗?好吧,其实是的,但是真的不想让朋友知道自己是怎么裹着泥巴在底层打滚的。和这种人在一起,总有一种被看穿了,被看穿了的感觉。别回头!后面有人!额……太瘆人,还是屏蔽了吧。
屏蔽自己的朋友圈是是一种社交的防御状态。每个人的具体心理都不同,但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法认同你,一种是你干扰到了她。不管怎么样,遇到有人屏蔽了你,也不要玻璃心。毕竟……你也是个特别的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