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学说话先从模仿开始,尽管起初表达的不是很精准,慢慢的,语言组织能力强了,能准确的表述一些字眼,最后能清楚的表述一句话。
到了三四岁,有了自己的想法,接触的事物也多了,竟然能创造出一些新词。
从模仿到精确表达,再到创新,形成自己的说话方式。
郑板桥的事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
先解释一个概念。板桥体是指郑板桥书写的一种书法字体,他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
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据传,郑板桥年轻时曾潜心临摹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其临作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然而这并没使他出名,仍不被世人关注。一次,他从梦中醒来,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妻子被惊醒,不满地问:“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在自己的体上练呢?”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郑板桥从妻子的话中得到了意外的启发。从此,他力辟蹊径、融会贯通,在吸取各大书法所长的基础上,努力熔铸自己的风格,独树一帜地创造了雅俗共赏的 “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板桥体”,至此,他才名声大噪,开始被人们誉为著书法家。
模仿的再好,永远不是自己的。在掌握了别人的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自己新的技能。别人才会记住你的名字。
就像我们写作,刚开始无从下手。我们可以模仿写的好的,他们的文章结构是怎样的,文章风格可不可以借鉴,有没有套路可循?
认真研究后,你会发现。是有章可循的,完全可以。写一段时间后,你会不满足当前的状况,想去创新,写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文章。慢慢的,你猛然发现,自己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模仿使人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