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农业现代化,乡村产业必先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流域思维,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让能干什么的地方干好什么,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升“产”的效益。
深挖“土”的资源。根据地形地貌类型多样,,丰富的农业产业类型和悠久的农耕文化历史,既要挖掘现有特色产业的历史、文化、地理资源,讲好产业故事和湖北故事,更要用“绿色产品”的思维分析适合的产业类型,前瞻性布局、差异化发展产业,真正立足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
放大“特”的优势。市场经济时代优质农产品俯拾即是,如何在大浪淘沙的市场中杀出重围,需要在确定的产业方向上走出自己特色的路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优质大米比比皆是,适当发展高产高量的小杂粮上另辟蹊径;农产品的竞争最终是品质的竞争,选准品种,提升品质,唱响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提升“产”的效益。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产业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农民增收致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好的资源只有规模化、标准化种养,集群化、集约化加工,品牌化、信息化营销,才能串联成珠形成产业集群,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做好“土特产”文章,是新征程上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更是农业强国建设中必须回答的时代新课题。树牢流域思维,以土地流转产业升级等统筹乡村产业振兴,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广大党员干部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