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爱情的话题从古至今永没有结束,褒扬针贬因事而发,却又因人而异,因为人是个复杂的动物,感情这东西又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重要标准,所以对感情的理解和判断也千差万别。无论是阳春白雪般的美妙,还是下里巴人般的粗俗,都逃脱不了奉献、索取、无私、自私、爱、情等等这些定语,无非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或者是把深奥的道理给简单化了。
爱原本就是一种需要。无论某些专家怎么粉饰爱的纯洁、抨击爱的目的性,说白了,爱最初就是一种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或寂寞,或失落,或烦躁,或成功,或失败,总需要找一个物质的,或精神的伴儿,与自己共同抵挡孤独、求得安全、分享快乐、承担苦难等等,而这种感情是要求互动的,一方有期盼、有要约,而且对方有回应,有允诺,可以一拍即合,也可以多拍即合,甚至可以拒绝,一旦接受了这种要约,双方就得遵守忠诚的规程,这实际上就达成了一种心里暗示,也是一种无形的契约关系。到最后,双方谈情说爱,再继续在现实条件的交融中摩擦、磨合,关系愈加牢靠、情感更加依恋,或者双方觉得更加实用后,就可以进入法律上的契约关系--婚姻,反之则分道扬镳。这是一个标准的爱情历程的模式,当然在现实条件下,各种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也是多样的,有激动、兴奋、快乐和怨恨、后悔、痛苦等多种反应,在爱情里走过的人谁没能体会到呢!这就是一种磨砺,好钢需要千锤百炼,真情需要九九八十一难,说起来挺吓人的,但实际上不需要这样,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也没有始终如一的感情,始终如一的感情那是虚构的,或者说是断章取义的,这一点,可以把古往今来的爱情婚姻的拿来比对,如果是风平泿静从一而终的感情,那背后不是受着礼制、家族、利益等方面的桎梏或驱使,就是当事人本身是不正常的。
人的复杂性、现实的残酷性,决定了感情也不可能是顺顺利利的、波澜不惊的,只是它的在每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不同的,那些很顺利的感情最终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挫折或变故,最终仍将经历一番“打斗”、“曲折”之后,才终成“正果”。
至于一些观点认为某些人的交往不是在“求爱”,而是在“求救”。“求爱”说的仿佛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似乎更显得高尚一些,而“求救”则夹杂了物质上的需求,似乎显得庸俗一些。但是都是一个“求”字,有需要,自然有追求,缺乏爱、想要爱就去“求爱”,有困难、需帮助就去“求救”,如果要严格以此来判定爱是否纯洁或高低档次,则失之偏颇,有玩文字游戏之嫌。爱就是一种救赎,既是自己的需要,也是对方的一种需要,如果有一方不需要,那也达不成“爱”或“救”的关系。
还有说中国男人有极强的父权思想,喜欢处于统治者地位,是中国男人自卑、脆弱的表现等等,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定义于整个中国男人,倒是有些偏颇。反过来说,如果是这样,恐怕就要改造整个中国男人了,这个工程有些太大,就象要把所有婚姻家庭都改造成男人生娃、干家务一样的模式,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命题,随着一些女强人、女汉子的崛起,她们的爱情观、婚姻观与此相反,这能表示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步?
感情这东西够复杂,说了几千年都没有尽头、没有结论,但是它又是极其现实,极其重要的东西,网传一个关于爱情的说法,“所谓爱情,就是想在一起睡觉”,看似粗俗,却很简捷。爱就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相互吸引和需要,爱得深了,就想待在一起,就有肌肤之亲,就有心里依恋,就有了物质帮助,这也是很正常的流程,不必要遮遮掩掩,而那些非要把爱情、婚姻提升到没有需求的无私、无欲的境界,实际上是一种柏拉图式的割裂,不否认世上有纯精神的爱,这就象到餐馆吃饭,标准的一道菜是要求油盐酱醋辣各种佐料齐全,也不排除有些人不放辣子不放醋的,生活滋味,各尽所需,只要他是不违背人伦、不违法犯罪,人的生理与情欲的正当释放和合理诉求,那都是应该肯定的。即爱是灵魂的态度,非彼此性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