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寻找一种能让自己舒服的状态,不论工作、生活或是交际,你都做过哪些努力呢?
是努力提升自己以更好地去适应这个持续变化的外部环境,还是努力维持着自己固有的方式,并用它去应对一切呢?
这其实是个很有趣的问题,有人说人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也有人说要努力扩大自己的舒适圈。
那么舒适又是如何被定义的呢?是享乐层面上的舒服,还是自我内在逻辑上的持续自洽呢?
其实面对很多问题,努力寻找答案的过程远远比答案本身更重要。
对我来说,只要认知水平能够持续升级,那么,我的内心就是舒适的。
前几天当我和一个朋友在聊到内在逻辑自洽的问题时,我们聊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做事的一套秩序和规则,所以处事时就会按照这套自己已有的秩序去行动。
一旦这个大前提不能得到保证,也就是个体内在的逻辑不能自洽时,人的内心就会非常痛苦,觉得哪里都不太对劲。
可是人们一直以来习惯的处事方式,无非就只是给他们带来了一种确定的感受而已,这种感受并不一定是好的,但是是他们能够用惯用的方式去应对的。
因此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看似舒服的状态。
也就是说“我这样做,对方可能就会是A做法或B做法,而不论是哪种做法,我都有自己常用的应对机制。”
这种持续依靠惯用的应对机制去处理所有问题、事件和人际关系时,最糟糕的一点就是它一定会带来同样的确定性,比如所处圈层的人们的认知等级会趋于一致、其他优质的人际关系无法保留下来;
再比如在工作中能力也会明显不足,因为无法承载自己认知边界以外的思考、判断及决定等等。这也就形成了所谓的一种命运,人生的可能性就被封闭掉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只看虚构文学作品的人,是很难每天都活得脚踏实地的。一个只会做加减法的孩子,是没有能力应对乘除法的试题的。
实际上,随着我们面对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你就需要去逐渐了解人性善恶中的那些复杂的常识与知识,才能找到足以应对当前问题的办法。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力一直都原地踏步,但是如果不去学习新的技能傍身,或是不去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那么你能处理的工作内容也只能持续受限,甚至还有可能会被大环境所淘汰。
其实这些真相并不残酷,它只是个基本事实而已。
但意识不到这个基本事实的人,就会持续保护着自己已有的那套秩序,而不去拓展其他方面的能力,不去面对外部世界的一切不确定性。
那么最终他们也将无法和命运去抗衡。
而理性思考、认知能力强的人也有自己自洽的内在逻辑,只是这个逻辑会随着自己认知地不断提升而持续升级、迭代的,不是一个永久不变、顽固不化的封闭系统。
每个人当下的状态都不会多么舒服,或多么不舒服,这些都不是突发状态。
就好比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你对交流方式、表达水平、倾听的能力等等不会因为变换了一个对象就突然改变了,因为每个人在运用的这些基础能力都是自己一直沿用的。
那么为什么人总是要去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呢?好比一个从不注重运动、养生的人,他的肌肉、血管、骨骼等都会比那些每天运动的人老化得更快。
身体机能地下降,一定会带来心理上的低落及不适,那么这样的影响一旦在内部得到强化,那么人们面对人际关系、以及处理各种问题时也就难免会力不从心。
身心都不舒服的状态如何能掌控自己的当下、甚至去规划未来呢?于是这些可能性也就不会出现在他们所在的赛道上。
如果你总是坚守着一些并不能给自己带来长远利益的习惯及认知,那么这种内在秩序其实也是经不起长期运用的,用久了就会崩盘的。
毕竟没有什么是不变的,所以每个人的认知系统其实都是需要持续升级的。
最后,希望更多的朋友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并能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