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阶段对生命的理解是不同的。
看到知乎上“生命既然都会消亡,那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不禁又想了史铁生。
第一次读《我与地坛》是中学时代,当读到“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我已泪眼婆娑。那种愧疚和遗憾的感觉印刻在了我的心里。每回想起故乡想起母亲我就会想起史铁生想起我与地坛。
年少不知愁滋味,总是迷恋水中花,独自漂泊,遇到过的难题远比上学时做的数学题多得多,也曾有过生死由命的打算,但所幸都扛了过来。
我们一生都在寻找生的意义。但当我翻开《我与地坛》时,文中那段“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给了答案。我们沉浸在自己的悲伤时总是忽略带给身边人的不安和紧张。他们的爱因为我们的情绪变的小心翼翼。
史铁生回顾自己写作的初衷,才隐隐发现是为了的让母亲骄傲。可惜事与愿违,他成名时母亲已离世,他的骄傲无人诉说,他的快乐母亲没有看到,他的心里满是沉郁。
在这个阶段,生命的意义,于他而言是灰色的哀伤的。
失去母亲的他,日复一日的来往于园子。再也看不到焦虑的母亲找儿子的身影了。与他为伴的只有四季。春夏秋冬在他眼里是早晨中午黄昏和夜晚,也是小号定音鼓大提琴和圆号长笛,是鸽子的哨音是蝉歌和叶子哗啦啦的笑,是风铃响和啄木鸟随意空旷的琢磨声。
此时,生命的意义于他是艺术是时间是乐器是景物,一切都生动鲜活的存在于他的五感里。
在十五年里,与他一同出现在园子里的人,有人执着追梦成功后中途退场,有人相濡以沫携手同行,有人挂个酒瓶四处游荡,有人上下班准时穿行其间。以上每个人,都是他的另一种活法,在他们身上他看到了坚持、长久、爱和生存,此时,生命的意义更是一种责任和陪伴。
读史铁生,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灵魂。他教我爱自己爱世界。而遇见命运、感恩命运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