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特别惰怠,每次码文之前,都要先暗自纠结,觉得躺在被窝中读书,比坐在冷冰冰的椅子上在电脑前敲字要幸福得多。倘若我的意志力稍微薄弱一点,这一天就不会留下任何文字痕迹了。
怠惰,是一种病,得治!
——前言
2017年3月8日,我们在英民中学报告厅,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妇女节。或许,这么多年来,这是我最为丰收的一个妇女节了——进修学校王长丽主任的《如何有效观课议课》的讲座所带来的收获,是远远胜于任何物质奖励的。
王老师首先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理念,用“观课议课”颠覆了我们头脑中“听课评课”的旧观念。观课,指的是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必要的观察记录工具(比如录音笔、摄像机、观课量表等)收集整理课堂信息,并运用心灵和理性的力量感悟、体验、分析一节课的过程,而听课,却仅仅限于用耳朵接受语音信息而已;评课,指的是对一节课进行评价、判断,而议课,则是在观课所得信息基础上,与授课者对话、讨论、反思、质疑、探询、发现的过程。
在我们思想中树立了全新的理念之后,王长丽主任又详细为我们讲述了观课的注意事项、观课观什么以及议课的角度。
带给我震撼最大的,是王长丽主任谈到的各种观课量表。之前我们观课(其实,真的不敢称之为“观课”,我们之前也只是带着耳朵进课堂而已,从来没有上升到“观课”的高度),只不过是观察老师的行为语言及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已,从来没有想过如此细致地去观察课堂,比如针对学生的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记录表”,从学生发言的形式、记笔记的人数、演示的方式及时间等方面进行观察;针对老师的提问,设计“课堂提问观察量表”,从老师出示的问题、出示时间、问题层级、学生回答方式、学生准备时间、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进行观察,其他还有“教师评价语记录表”、“教师在课堂中位置移动观察量表”等。这些量表有助于教师的观课目的性更强,而且更加专业。
在谈“议课的角度”时,王长丽主任从教学目标、课堂结构、教学情境、教学策略、学习方式、教师要素、教学机智、教学个性、课标分析等十大角度,细细地为我们一一讲解。
在这十大角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学策略和教学个性。
在我的备课过程中,我总是用很长的时间去研读文本,精心设计学习目标和自学问题,却很少花心思去考虑教学策略。也就是说,我将自己的时 间都用于思考“教什么”,却忽略了“怎么教”。其实,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途径,才是决定这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因素。
王长丽主任举了一位老师的《松鼠》一课为例。在学习这课生动形象的语言时,老师先为学生读了《辞海》中对松鼠的介绍,让学生与课文相比,得出“课文语言更生动”的结论。然后,老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课文的语言更生动。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比单纯的让学生找生动语言来赏析要有趣得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养成“备教学策略”的意识。
王长丽主任从三个方面来谈教学个性:一看教师的语言、教材处理、板书、情态等是否有个性特点和亮点;二看教师是否形成稳定的教学风格; 三看教师是否有独特的绝活。听到这里,我觉得特别汗颜。从教近二十年,我居然没有任何可以拿得出去的绝活儿——教师的基本功中,简笔画、粉笔字,我都不擅长;就连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朗诵,我都达不到那种高度。总觉得写字和画画是需要某种天赋的,今天看来,这只不过是自己找的懒惰的借口而已。这,又是一种病,也得治!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马上行动起来,练好基本功,提高自己做教师的素养。
讲座结束了,但心中的思考却远未停止。王长丽主任能够积淀那么深厚的语文素养,是因为她心中始终有对教育的热爱,有强烈的研究意识和踏实做事的精神。她在用自己的姿势,快步行走在自己的专业研究之路上,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加快自己的行走速度了呢?
后记: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不倦的努力和奔跑;所有的幸福,都来自于平凡的奋斗和坚持。只要我们愿意,并为之坚持,总有一天,我们会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为自己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