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长度决定了国家的高度,儿童阅读的深度决定了民族精神的高度,儿童阅读决定着民族未来。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回到儿童,认识儿童,关注儿童阅读。
那么我们今天理解的儿童,是怎样的儿童呢?
儿童不仅是一种生理上的年龄,更是一种心理上的状态。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儿童一直是缺位的,是被历史遗忘的。步入近代以来,人们才开始尝试去理解儿童。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还停留在浅层次上,无论在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都处于摸索的阶段。
童年的秘密还远远没有被发现,童书的价值还远远没有被认识。对于我们来说,童年仍然是一个黑匣子,对这个“黑匣子”的破解,我们一直在行动,但还没有重大意义的突破。
童年一闪而逝,儿童瞬间成人。如果我们认真、用心地研究儿童,如果我们用立体的思考对待儿童阅读,我们一定会发现,人类文明的王冠之上,最为娇嫩也是最为美丽的那颗珍珠,就是儿童的精神世界。
格林说,所有的童书都是预言书。
早期阅读对人们的影响无疑是刻骨铭心的,是塑造精神趣味与人格倾向的,自然,也是多少能够预测未来的。
我们要用儿童阅读让儿童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美丽,也要用儿童阅读去塑造儿童美好的人格,更要用儿童阅读去创造一个民族美丽的未来。
“成长六字诀”
信、望、爱、学、思、恒
01
第一个字,信 Believe
对于儿童阅读而言,信,有两个主要含义:一是要相信儿童,相信阅读;二是要通过阅读培养儿童对世界,对人的根本信任。
在儿童阅读之中,信,应该放在第一位,因为,这个字,决定了儿童的精神底色。
对于成年人来说,某些东西是难于把握和经不起推敲的。比如这个“信”字。
在成人的世界中,我们囿于种种我们自己深信不疑的原因,常常会回避,逃避,甚至扭曲它。我们经常会一叶蔽目,对人性、对世界充满不信任。
然而,儿童的世界,却总能充分把握这个主题。从小马过河,到咕咚来了;从皇帝的新装,到快乐王子;儿童总能用某种单纯、真挚的方式进行独特而清晰的解读。
儿童的纯粹、坚定,是我们的精神文明中最宝贵的财富。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儿童是成人制造出来的。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只有成人的逻辑,没有儿童的逻辑。儿童的逻辑与成人的逻辑越是相近,儿童的天性也就越被压制,成长的空间就越小。
明代思想家李贽之所以提出“童心说”,就是指要看见儿童自身的亮光,相信儿童。所以,具体到当下的儿童阅读,我们如何能够遴选出最能真正代表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孩子在童年时期,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信任,产生信赖,产生信仰,这是儿童阅读不可回避的问题。
与此同时,让儿童如何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建立起对于周围世界,对于人类未来的根本信任,这是时代给我们抛出的另一个重要话题。
这两个课题犹如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需要我们特别用心的琢磨。
02
第二个字,望 Hope
“望”也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是激发儿童的阅读愿望;其二,是通过阅读帮助儿童构建希望,形成人生的理想。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更多的是用受伤过、痛过、失望过作为理由,从此对望若即若离,不再珍视。从此对理想不再憧憬,不再追寻。
而在儿童的世界里,望,永恒存在,始终照亮生命。
好奇心是打开未知世界的一把钥匙,也是阅读最重要的动力。满足好奇心是发展好奇心最有效的路径,知道自己“不知道”是让自己知道得更多的最深刻诱因。只要对世界充满好奇,自己就会去寻找答案,就会走进书籍的世界。所以,满足好奇心是激发儿童阅读愿望最重要的秘诀。
孩子是由大人牵手进入阅读的世界,无论是自觉的引导,还是无意的带进,大人在孩子阅读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爱读书孩子的背后往往有爱读书的父母。儿童是通过榜样来学习的。对孩子“给我读书”说一百遍,不如自己捧起书本读给孩子看,更不如与孩子一起读书。这也是新教育强调亲子共读的原因。
大人读书时专注的神态和满足的表情,大人之间讨论书中的人物与故事,亲子之间交流共读的心得,这些做法会比简单地把书丢给孩子去读,或者直接把书“喂给孩子”,更能够把孩子带进阅读的世界。
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听故事走进书本的世界,从而成为读者的。
许多孩子因为喜欢书中的故事,慢慢认识了书中的文字,借助这些文字,又慢慢走进了其它的书籍,发现了新的故事。所以,儿童阅读其实不是从自己独立的阅读开始,而是从“听读”开始的。父母要把讲故事作为激发儿童阅读愿望的重要方法。
对于儿童而言,阅读是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对于人生、对于未来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的最主要的路径。在阅读之中,要给予他更多的光芒,这种光芒与儿童的内心交相辉映。它产生一种蓬勃的希望,将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它将会引领我们不断的向前。
03
第三个字,爱 Love
儿童爱自然、爱生命、爱自由,爱提问,爱思考……
简单地说,儿童热爱世界,因此儿童热爱一切。与儿童之爱相比,我们成人显得那么健忘与冷漠
我们在儿童阅读中,特别强调培养儿童对于阅读的挚爱,以及通过儿童阅读保持和发展儿童对于世界的热爱。
从儿童的天性来看,没有人是不喜欢听故事的,没有人是不爱阅读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找到他们喜欢的书。就像我们早期着迷的食物大致显示了我们的躯体特征一样,我们的精神气质多少与早期的阅读有关。这是一个互为依赖互为作用的过程。我们吃过的东西(读过的书)在塑造了胃口的同时也塑造了人自己。选择怎样的书,会培养出怎样的读者。
要让孩子真正热爱阅读,首先要选择真正能够打动他们的心灵,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伟大的书。其实他说的正是指青年时代的这种阅读,纯粹,沉醉,通宵达旦,没有功利色彩,这种感觉如爱情一样深刻而影响一生。而这种对于阅读的挚爱,基于儿童时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的培养。
当然,阅读本身也是培养儿童对于世界的爱的重要源泉。作家周大新曾经说,向孩子们推荐书的时候,应该把握两个标准:第一,这本书是否在传达爱;第二,这本书是否在告诉孩子什么东西是美。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正是因为书,把我们和整个世界,和书里书外的世界与人物联系起来。我们在物质与精神的世界中穿梭而行,书把我们心中的美好唤醒。在儿童阅读的过程之中,要注意感性的共鸣和理性的反思兼备。
这就是智慧爱的阅读法,这样的过程,也就能够让儿童在阅读之中产生更多收获。
或者更简单地说,爱,就是要让儿童和世界之间,和世界上的无论图书,还是人之间,产生关联,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由情入理,推动儿童阅读的发展,进而推动儿童身心的发展。
04
第四个字,学 Learn
一个学字,难倒了千千万万的成年人。这也许是因为成年人的世界,过于重视功利化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的过程本身。
在这个意义上,成年人需要借鉴儿童的思维:学,是本能,是天性,是一种与生活和自然相处的方式。
蒙台梭利说过,儿童有一种未知的力量。几千年来,儿童真正的创造力和潜能一直没有得到重视,“这些没被采摘的果实具有极大的价值,它们的珍贵甚至胜过金子,因为它们是属于人类精神世界的财富”。蒙台梭利曾经用“有吸收力的心灵”来形容儿童强大的学习与成长能力,我们可以把儿童的大脑设想成一个强大的吸收器,外部世界的所有一切,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进入到儿童的大脑之中、心灵之中。
在从新生儿到幼儿的短短几年中,儿童掌握了世界上最为复杂的语言和思维,获得了无数的知识和技能,这一些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对于儿童却是如此自然。
学,从某种意义上,其实指的就是阅读本身。阅读能力,就是最重要的学习力。
之所以我们如此倡导儿童阅读,则是因为我们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这种学习力,它不仅仅是一种能力,同时还是一种习惯。也就是说,一个热爱阅读的儿童,不会成为一个厌倦学习的成人,这也就意味着,在信息时代,在这样一个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里,掌握了安生立命最重要的根本能力。因此,我们如何强调儿童阅读,都不为过。
人类几千年来创造的知识智慧与伟大思想都在那些最伟大的著作中。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对于培养阅读兴趣与学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也是有胃口的,就像饮食一样,好的食物品尝多了,自然就对垃圾食品不感兴趣了。好的作品读多了,自然就知道什么才是伟大的作品,就会寻求那些最美好的书籍。
好书不厌百回读。对于有些重要的经典,是需要反复多次的阅读的。
读书就是交朋友,第一次是认识新朋友,第二次就是再见老朋友。每一次见面,就会加深一次印象,增添一份友谊。所以,在童年的早期,应该尽可能让孩子与那些最伟大的经典相遇。
阅读是学习最主要的路径。对于学习而言,仅仅做一名读者是不够的,要检验学习的成效和阅读的结果,说话与写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即把自己阅读的东西说出来和写出来,能够清晰地说出来,清楚地写出来,才表明真正的理解。而这与下面的第五点关系就非常密切了。
05
第五个字,思 Thought
成年人经常宣称自己理解和尊重一切人的发展规律,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并不了解儿童,而且已经在无意识中压抑了自己与儿童的发展。
我们本可以做的更好,如果我们可以经常反思。
儿童在思考这一点上,最容易被成年人诟病。可事实上,当我们从感性的角度,把儿童称之为天生的诗人时,也应该从理性的角度,把儿童称为天生的哲学家。这是因为儿童所思考的,通常都是人类最本质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宏大,并不是日常生活之中时常所见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被成人忽视,提问的儿童也同样没有受到重视。所以,这里说的思,主要是指让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善于提问、思考,并且通过阅读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维。
读书不是为了记忆,不是为了让儿童成为一个会走动的“书橱”。读书是为了让儿童活得更加明白,为了让他们知道有一个更加精彩的世界。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了思考的阅读,才是真正的深度阅读。儿童只有在阅读之中独立思考,才能够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深度,才能够让我们的民族有高度。
因此,我们常常很关注读什么书?却常常忽视了怎么读?正是因为我们自身对于“怎么读”会导致怎样的思考,没有足够的研究。我们最容易陷入用成人意志代替、压抑儿童意志的误区。
只有深切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解放儿童,从而迅速有力的真正推动儿童阅读不仅往广度上拓展,同时往深度上发展。
为了培养儿童的思考力,选择一些有挑战性的书籍是非常必要的。有些书读起来明白晓畅毫不费力,但对儿童来说只是增加一些信息量,或经历了一次娱乐生活而已。有些书读起来却有些费力,甚至是艰难,但是恰恰是这些书,会挑战和提升儿童的理解力。当然,这种难度的恰到好处是很重要的,不能让儿童望而生畏。
善于提问的主动阅读,是培养思考能力的重要方法。
自发自主的阅读,会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怀疑精神。因为,书籍打开了一个个通向世界的窗户,每扇窗户的风景都不相同。孩子慢慢地就会懂得欣赏、比较、分析,形成自己的思想。
美国学者艾德勒说,“阅读时越主动,就读得越好。所谓主动阅读,也就是能提出问题来。”主动与被动地阅读,与积极与消极的工作一样,结果是完全不同的。主动地阅读,头脑会像一个聚焦灯,会自觉梳理阅读的内容,把握内在的逻辑,厘清各种关系。提出问题,就是主动阅读的办法,会让阅读更有方向。
06
第六个字,恒 Eternal
“恒”,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读书要有恒心;二是要通过坚持阅读培养儿童的意志力,培养儿童的坚持性。
出于身心发育的特点,儿童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极度专注、异常痴迷,但是对于自己眼下不感兴趣的事物,也会显得烦躁不安无法坚持。所以,“恒”是离童年稍远的一个品质,需要时光锻造而成。
而阅读恰恰是一个滴水穿石的过程。
在当下五光十色的世界里,静静地读一本书,所需要的耐心远远超过了电影、游戏等各种娱乐。
在这样的现状下,一方面,我们用电影课等新的手段、新的方式,吸引儿童阅读,丰富儿童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另外一方面,成人毫无疑问的将要对儿童进行有效引导,以各种巧妙的方法进行各种“干预”。
对于儿童来说,阅读也正是如此。一旦外在干预养成内在的阅读习惯,就是让阅读成为了生活方式,就会让儿童受益终生。
当阅读成为儿童的生活方式时,我们要谈的就不再仅仅是阅读,而是如何让儿童更为全面的发展,让我们的艺术、运动、创造等各种事物,真正融到儿童的生活之中,让儿童拥有幸福完整的童年生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从而创造幸福完整的人生。
我相信,幸福完整的童年与幸福完整的人生,这是每个父母希望看见的,是每个老师正在努力的,也是每个儿童应该享有的。
就是为了这个神圣的目标,也是为了这样的一个美好而柔嫩、需要成人精心呵护的目标,我们今天聚在这里,再一次重复地,不厌其烦地回到儿童。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