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佩服张的一点就是她非常的敏感。
她就像是拥有一个敏感的探测头,接触到一个点,她就立刻可以探测出事物的本质,庖丁解牛,分而化之,并且给出解决方案。她是我接触过的第一个具备如此能力的人。
敏感性可以帮助你捕捉到那个你需要get到的点,而只有你get到那个点了,你才能深入的去观察它,深入的去思考。
作为媒体工作者一定要具备从水面深入下去的能力。
举几个例子:
【01】倾诉心理
现象:
看到最近一周微博评论数增多,点赞数量减少,你能发现什么?
内在:
1、最近发的话题数量是增加的。
2、学生在考试即将到来的前两周倾诉的欲望明显更加强烈
3、点赞数量少说明这个阶段发布的内容没有说到学生心理去,没有感同身受,学生对于内容的肯定减少了。
应对:
1、分析学生的心里状态,根据他的心理状态发布内容。
2、可以发布话题给学生一个倾诉的机会,如【树洞】等板块
【02】焦虑心理
现象:
学生看见题就想刷,慌张。
内在:
现在学生的普遍心理是时间来不及了,我多刷一道题,万一考到了就是一分。小A建议取消微信上每日一题的环节,因为自己对题的含金量并不了解,而且每日一题的阅读量比较低。张否决了,考前两个月正是学生需要刷题的时候,正是我们需要上题的时候。
【03】焦虑心理
现象:
学生反复问自己的复习计划对不对,这样有没有问题
内在:
心里没有底,慌。这个时候学生状态是飘在半空中的,你要做的是让他们的脚能够落地,给到他们踏实感。
应对:
鸡汤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发的,满满的鸡汤可能太腥,鸡汤更不能只是说加油。
一句“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加油!”可以让他的脚落地吗?他可能看了以后更空。
他想听的是如何才能获得踏实感。
这个时候给他什么?给他肯定。
可以说“考试是很难,但是每天做一道题,就可能可以多拿一分,每天1小时你还有60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复习呢。”
“100分你只要得到60分就能通过考试,把焦虑的时间用在背题上,多背一点也许就多得一分。焦虑的原因无非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与其焦虑不如通过行动获得踏实感。 ”
“重点不是考的概率大不大,而是你的做!”
他看到这些东西的状态就是脚落地的状态。
干巴巴让学生学习是没有用呢,他来你这里是找动力的。
【04】侥幸心理和贪多心理
现象:
学生开始讨价还价,问“我真题不做行不行?”“我不看讲义行不行”“我想把十年真题都做了,你们那里有没有资源?”
内在:
时间不够的急迫感和害怕考试失败的焦虑感让考生开始出现侥幸心理和贪多心理
然而这两种心理都是考前大忌。这个问题追根到底是一个取舍问题。
应对:
1、告诉他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心理,这两种心理需求并不可取
2、引导她作出客观判断,需要有具体的客观判断的方法步骤
虽然由于张进入管理阶层,接触学生的机会变少了,但是她每接触一个学生就能够清晰的get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不仅仅知道他“说”了什么,更要知道他“要”什么。正是因为学生有这些心理需求,我们才能够根据学生现在心理需求匹对下去做创意。做内容的时候,不要单纯的追求好玩,励志,感动。要先问自己三个问题:学员的需求是什么?学员的需求是什么?学员的需求是什么?抓心理,抓需求,抓潜在意识。然后对应给东西。
总结出来就是:观察状态,发现需求,产出内容。
同样是平静的海面,有的人只能看到在浅滩嘻戏的虾蟹,有的人却能看到海水之下万里深,能看到潜伏的暗礁,能看到汹涌的暗流,能看到遨游的那条最大的鱼。
从现在学生的状态深挖下去,也许本质比我写的要复杂多了,但是现在对于我而言,能够以此为契机接触到这种入门级法门已经是相当幸运了。我相信这种敏感度是由大量的积累转化而成的本能,而现在,我也正在一步一步搭建属于我的那栋充满触角的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