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打算晚点儿再写英国的游记,但晚饭时和熊讨论起在英国时就聊过的两个关于英格兰乡村的问题,觉得还挺有意思,那么游记就从这儿开始吧。
话说我们在希斯罗机场租了车之后,直奔温莎城堡,但抵达的时候已经过了开放时间,夜色中在温莎城堡的门外驻足片刻,便继续开往Cotswold.
Cotswold是典型的英格兰乡村,号称心灵之乡,有若干个小镇,景色都很美。我们俩都是第一次开右舵车,又是晚上,加上英国的很多A级路的支路和B级路都很窄,会车的时候不停挤到道旁的路基,然后感慨奔驰的轮胎还是很结实的嘛!不过,几天之后,我们才意识到,右舵不是问题,路窄也不是问题,在英国开车的真正问题还在等着我们呢,这个值得单独开一篇慢慢细讲,可以借用希区柯克的一部电影的名字当主题。
晚上十点多才到第一个小镇Burford,疲惫不堪,但一进入小旅馆The Bull at Burford,就开心得不行。其实并不是“小旅馆”,但老房子有种家常的温馨,又处处透着精致。别的客人都在旅馆门口的桌旁喝酒聊天,无比惬意,我们拖着行李穿过大家去check-in,萌生一点儿打扰了人家周末的歉意。
进入房间看到老式的木床,更是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家,躺倒就不想起来。熊得意地说,这家我找了很久的。翻出旅馆介绍来给我看,建于1436年,曾经的客人包括前首相Cameron、纳尔逊勋爵以及King Charles II.每个房间都是以历史上著名的英国王室成员命名,还有对一个吃货来说最重要的一点:餐!厅!很!好!
不过我们只享受了早餐,因为第二天一整天都在Cotswold地区的各个小镇逛吃逛吃逛吃。每个小镇都各有特色,Bibury以阿灵顿排屋著名,不过对我来说,旁边湖里的白天鹅更加迷人。
Lower Slaughter与Upper Slaughter这两个村庄之间距离不远,我们沿着那条著名的公共步道Wardens Way,一路穿行了许多人家的私人草地。虽然是私人草地,但每家都并不拒绝这条公共步道的穿过,路上偶尔的游人也都非常自觉,打开草地的栅栏门之后都会仔细拴好。快走到Lower Slaughter时,看见一扇木栏,写着"Prince Charles & Lady Diana, 29th July 1981".我小小地叹息了一下,那个日期正是他们婚礼的日子,不知是纪念还是真的来过?佳人已逝,这里的风景却大概已经上百年没有变过了吧。
WBourton-on-the-water号称小威尼斯,也是这几个小镇当中商业气息最浓的,有许多好玩儿的古董店,我淘到了一个陶瓷的小鹿摆件,纤巧灵动,在我强烈要求之下,朋克造型的店主大叔多包了几层报纸,大概由于这几层厚报纸,小鹿细长的腿才没在两周的旅途颠簸中断掉,现在正静静站在书架上用无辜的大眼看着我码字。出了古董店,偶遇一只三花肥猫,横在路当中求抚摸,猫主子的要求当然不能拒绝!挠到它呼噜噜为止!
另外要赞的就是Bourton-on-the-water的餐厅了,路边随便找了一家,有非常好吃的西班牙火腿,非常非常非常好吃的scone,不亚于后来在York著名的Betty's吃到的下午茶里面的scone,好吃到完全没来得及拍照就干掉了。和风煦日中简直不要太完美,除了要不停跟蜜蜂们斗智斗勇。路过的老太太笑眯眯地说,"Honey, they like you, because you are so sweet".哎呀呀,这么甜言蜜语的老太太怎么像意大利的,说好的英国人民的高冷范儿呢!
Bourton-on-the-water这里还有一处我很喜欢的景点,就是模型村,按照1:10的比例将整个村庄完整重现,我在里面各种拍拍拍,下个竖叉都能横跨一座桥,有种五十英尺女巨人的错觉。熊鄙视我这种显摆的行为,我刷地往旁边一指——真的,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在这里各种拗造型,玩到停不下来。
其实每个小镇之间的距离都很近,路两旁常常是大片的草地和如同静止一般或站或卧埋头吃草的肥羊。我感叹这些羊过得太简单了,熊说,“要是我,我偏不吃草,瘦点儿的话能多活一段时间不被杀了吃掉”。
我白了他一眼,“这些羊大部分是用来拔毛的吧”。
熊楞了一下“吃少点,毛也长得慢啊”。
“那农场主会觉得,养你有什么用呢?还是早点杀掉免得增加成本。”
“你看这里养羊需要成本吗?都没人在,牧羊犬看着就行了。草这么多,多一只羊根本不算什么。”
“看着这么瘦一只,不顺眼,还是杀了吧。”
“这么多羊看得出来哪只更瘦哪只更肥吗?”
“对呀,反正看不出来区别,那你节食有啥意义呢,不还是一样被杀?”
“你善待我,可能我会有更大的用处。”
“比如呢?”
“比如我虽然肉不多毛不多,但是可能特别聪明,或者有更大的用处,像克隆羊多莉那样的。”
“……你怎么不说你还能规划旅行行程呢?”
是的,这次英国的行程全部是熊一手策划,我除了预定剑桥的住宿和计划伦敦的行程,基本是坐享其成。几天下来,发现我这个style有点像英国的小镇青年。这是我们讨论的第二个话题——这些小镇上的青年们都是如何谋生的呢?小镇上基本没有工业,生活节奏缓慢,单靠祖上传下来的房屋来经营B&B和礼品店,真的不无聊吗?
我和熊猜测,是不是跟中国农村一样,基本已经空心化,年轻人都去了大城市?后来在伦敦和一个生活了几年的小伙伴聊天时提到这个话题,她说是有一部分年轻人来了大城市,但是仍然也有不少还在小镇上的公所或者别的机构,安稳度日。不过总体说来,生活在乡间的还是所谓的pension guys,有丰厚的养老金。这跟中国的乡间又有显著的不同了。其实这倒是个值得比较研究的问题呢。
说到研究,我们的下一站就是牛津,我在SaïdBusiness School走廊的展板上看到一个神吐槽,心有戚戚焉,下一篇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