霪雨绵绵,城市被洗涤得一尘不染,十月的海风,摇曳着高大的棕榈树,细长的云朵凝固在浩空之中。鸽子羽毛般灰白灰白的天,把原本应该在炽热阳光下的蓝色海衬得像张灰色的毛毯,沙滩被海水打湿,泛着旧照片般的黄色。这是十月的厦门,孕育着黼蔀黻纪,从这里开始旅程,去探寻一段藏在岁月中的锦绣年华。
大海.古街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行至曾厝垵的时候正逢涨潮,潮水猛烈,大浪淘沙,惊涛拍岸,大海犹如一只张开血盆大口嘶吼的野兽,发出进击的恐吓。然而如此凶猛的海浪冲上沙滩却只能化成绕指柔,像使出了全力却只能打中空气,瞬间没了脾气,沦为沉寂。沿着木栈道行走几步,任由海风吹乱碎发,清清凉凉的风轻抚脸庞,面朝大海,闭上眼,侧耳倾听时而低声沉吟,时而雄壮磅礴的海的声音。
依海滨而行,休闲漫步,依稀见有墙根荫蔽处青嫩的绿色植物匍匐一地,有桃红点点摇曳于风中。像是电影里的慢镜头一般,走过去,距离慢慢的拉近,看清了是一座造型奇特的人行过街天桥,像鱼骨,像渔船,让人不仅感叹它的外观之精美,设计之巧妙。传统流水线型身材的渔船的外观,是长久生活在这个富有历史的小渔村里积攒下的智慧。
跨过那红色的“渔桥”,来到曾厝垵的正门,一块块红砖垒成的墙面,是闽南自古以来的建筑特色。红砖古厝,路旁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小盆栽点缀着这略带严肃的红色。向前迈了几步,就在这一瞬间被这里的美食气息所包围,矮矮的商铺鳞次栉比,各色小吃、咖啡奶茶店、珍珠工艺品店、文艺客栈,应有尽有,且文艺气息浓厚。好像每一家店的店主都是经过文化熏陶一般,使得店名和陈设也是别具一格,有的清新典雅,有的怪诞趣味,有的古朴俊秀,人文气息和自然气息参杂在一起像是香水,所到之处都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味道。畅游在这种纵横交错的“羊肠小道”中,无论是不时飘来钻进你鼻孔里的美食气味,还是“红杏出墙”的视觉冲击,亦或是顺着风而来的闽南话的攀谈声,都与你耳鬓嘶磨,像一群小蚂蚁一只一只钻你的血管,侵占你血管的每一处,撩拨你的心弦让你舍不得离开这里。
曾厝垵不仅是宫崎骏画中夹缝世界里清新、朴实无华的模样,在现实也可以在细微之处发现它坚守着骨子里的韵味,从低矮小巧的房屋风格,到阡陌复杂的小巷,再到宗教建筑的保留,它的历史就在角落里在不经意间传递给你,隐匿在红砖古厝的呓语中,希望在某个慵懒的午后伸完懒腰的你会撞见它的不寻常之处。
炮台.岁月
“胡里山头古炮台,曾经御外吼常开,欣今到此观长海,不教敌船再敢来!”
自曾厝垵而出,不远处便是在历史上被称为:“八闽门户,天南锁钥”的胡里山炮台。尚未接近此地,便为映入眼帘的场景震慑到了。古质的三面城墙环绕,城墙内数架古炮陈齐罗列,水师提督杨歧珍与工程师汉纳根的塑像傲立于城内,仿佛过去的那峥嵘岁月再现,空气之中还依稀弥漫着历史的硝烟。兜兜转转,来到了克努伯大炮的跟前,这个“现存于原址上最古老最大的19世纪海岸炮”存留至今展现出的不仅只有一份艺术,更有先烈们留下的屡战不折,立志守卫故土的精神。在那峥嵘岁月中如星辰般璀璨夺目,帮助先烈们卫戍边疆,守望着和平。
再往里面走一些,就可以清晰地看见海岸,在这里肆意享受着远方吹来的海风,神游其中,自得其乐。不远处有一个像瞭望台一样的望远镜,透过这个细长的镜筒,视野顿然开阔了数倍。俯瞰海天相接的那条海线,蓝色的海面波光粼粼,对岸的金门的终于不再是遥远触不可及的星星,而是伸手可触的树叶,近在咫尺。
随后漫步到神奇的古榕树之下,古榕的前方是一副巨大的壁雕,生动地展现了炮台的那段历史。壁雕对面是两座大门,分别唤做“奋武”和“振威”,意蕴着奋武振威,抵抗侵略者,扬我国威。随后,又游览了兵营区,后山区,看过了船只模型以及热带沙漠植物,在盘根错节的榕树歇歇脚,品味着这个同时具有中西风格的古炮台带给我们的一次又一次的惊艳,心中如同烧开的水——泛起一阵又一阵的涟漪。
侨胞.苦难
“寒鸦终于拼凑成\夜:黑色地图\我回来了——归程\总是比迷途长\长于一生。”
自胡里山炮台而出,兜兜转转转过几个拐角,便到了华侨博物馆。方进门,便能看到苍翠的圆盘里生长着一株岑天古树,圆盘旁边是被一圈绿色盆栽包围的一块大石头,矗立在中央,上面用红色染料刻着康有为先生手书的“勿忘故国”,是华人的思念情怀,也是国人对他们的的殷切期望。沿着中间的石子路,来到了华侨博物馆,巍峨壮丽、洁白庄重的民族风形式的大楼,拾级而上,冲击视野的是四个白色的大字“华侨华人”,随意踏入一扇门,昏暗的光线使人轻眨几眼,无意中恍然回过神来,在短暂的几秒停顿中,巨大的航海模型就被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在大海的深蓝色的浓雾里/一片孤独的帆闪着白色/它在寻求什么/在这陌生的土地/它抛下了什么/在那遥远的故乡”,这首被印在玻璃墙上的小诗,犹如书本的引言,抓住了人的灵魂,细细地拷问。
环顾四周,微弱的灯光照射着的壁画、罗盘、书籍、货币、雕像、证件、老照片还有过去的生活用品,这一件件物品都像是个说书人,将过往娓娓道来,不禁使人想起这首闽南民谣:“番平若是真好赚,许多人去几回转,都是家乡环境逼,只得出门度难关。”浏览完移民变化过程,感慨万千。任时光流转,在外的移民心里最惦念的还是家乡。
来到博物馆的二楼,“唐人街”里的仿真建筑像行驶在轨道上的火车车厢,有发黄的老照片的味道,不论是印刷店还是书院还是报纸店、服装店、缝纫店等等,古色古香的建筑是侨胞不忘本的最好证据。
夜幕降临,旅程落幕,看着起雾的玻璃窗,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宛如这古城的岁月,滴答滴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