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悟空传》这本书是高二的时候,同学互相传着看,同桌跟我讲了这本书写的是什么,我心里很是不屑,就没有翻开这本书。
开始想要读《悟空传》是被电影《大圣归来》震撼以后,想要了解关于大圣的一切。大一在学校部门带我的组长把他的《悟空传》送给了我。每次想起《悟空转》总会想起和它有关的这些点滴,觉得自己和这本书有那么点缘分。
高二那个年纪,不看《悟空传》,是因为自己相信这样的书只是胡扯,那个时候的自己因为心里对未来有着很大的自信,活的十分随性,盲目的相信着自己的一切判断。可是当几年过后,由于性格上的叛逆,我失去了很多东西,心中原本的那些信念都已荡然无存,慢慢的不知道该相信什么,该质疑什么,逐渐学会中庸、圆滑,越来越迷茫、胆怯。我的头上也仿佛有了一个“紧箍”,让自己畏手畏脚,谨言慎行,害怕再次失去什么。
《悟空传》后半部分,当孙悟空杀了牛魔王之后去杀黄袍怪的时候,黄袍怪对他说的话忽然让他的心里产生了怀疑,“这个世界上,其实并没有我。也许曾经有那样一个我,那样生活过。”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里翻江倒海。
在18岁的时候自己任性的选择了离家出走,回来之后又放弃了学业。这期间自己的所有信念逐渐全部崩塌,从前相信的一切都开始变的陌生。后来有幸被人点拨,从黑暗中走出来,可是心里的阴影却一直还在。对于从前相信的东西,现在往往不敢再去相信,因为很怕自己再走上那条和从前一样的路,失去内心的一切光明和力量。
可是此时我心中的光明和力量,是真正的光明和力量吗?
这学期在图书馆偶然看到《西游日记》这本书,一上午把它看完了,看过之后最有印象的一句话就是“为了不失去,我们失去了一切”。
大一开始喜欢一个女生,可是由于自己没有勇气,对爱情也不再那么相信,所以一直没有告诉她。原本想着就一直保持着朋友的关系,默默的看着她的近况,其实也挺好的。可是她还是知道了我喜欢她的事情,最后由于我犹豫的态度,我们连朋友也做不成了。
记得在和她变成陌生人的第二天早上,我习惯性的起来跑步的时候,突然觉得我所做的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对“为了不失去,我们失去了一切”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害怕表白以后失去现在的朋友关系,最后我失去了不止是喜欢的人,更失去了一次遇见爱情的可能。
《西游日记》的结局,孙悟空死了。但是唐僧,猪八戒还有沙僧都为孙悟空高兴,因为孙悟空又做回了他自己--那个睥睨天地的齐天大圣。
我们谁也不可能活着离开这个世界,那总要让这个世界给自己留下点什么。这个世界能给我们留下的最珍贵最长久的礼物就是记忆。
我们活着,是为了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有欢乐有痛苦,有离愁有聚首,我们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当下的日子能够被我们记住,让我们每当想起这些日子,都会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当时的欢乐和痛苦。因为曾经身处在黑暗之中,我怕极了痛苦。可是我却没想到,其实痛苦,正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若生命中永远都是快乐,那这些快乐就无法被称作“快乐”,它们会像每天的日出日落一样常见,而最终被我们忽略。
痛苦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我们认清生活的本质。生活的本质,是让自己的心中存在爱,让自己拥有去爱的能力。倘若成为神仙的代价,是失去了心,是再也没有爱的能力,那千秋万载的生活其实也都是对一天的复制而已。这样的长生,其实就是长眠。
“为了不失去,我们失去了一切”,其实我们从未真正的拥有过一切,当百年过后,我们手中紧握的或者心中不舍的一切,都将在一把大火中灰飞烟灭,都将不再属于我们。与其说我们对于现在自己手中的一切是拥有,不如说和它们是一种相遇。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以人的存在形态遇到了此时的一切,而我们对于身边的一切来说,又何尝不是它们的一种遇见呢?或许千百年前,我们手中的书,也曾以人的存在形态握着我们化作的书页秉烛夜读呢?所以,这只是一个循环,一个彼此相遇的过程。
既然我们什么都未曾拥有,那为什么还要害怕失去呢?只有当不再害怕失去,我们才能直面自己,直面心中所有的恐惧,直面这个纷繁复杂的大世界。
不再害怕失去,才会不再失去。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用尽所有力量守护的,其实只是心中那份属于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