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大忙阶段,到今天终于把一孩子借给我的迟子建的散文集《也是冬天,也是春天》粗略翻看一遍。
能让我看完整本散文集的并不多,因为有时候各种因素,会让我挑着一些看,而这本书真的都看了,很赞。
第一篇《灯祭》,是怀念她的父亲的。她父亲是当小学校长的,手还特别巧,会做让作者称心如意的灯,而作者便会走西家串东家的炫耀,听到人们的赞美,直到蜡烛油燃尽,心满意足回家。而父亲的打趣作者一直未曾忘记过。让人伤心的是作者父亲49岁就离开了她,从此,每年过年再没有了那盏温暖的灯。 很感人的一篇散文,突然忆起,某次学生做阅读时也读到了这篇文章的节选。这时候庆幸自己读过了,于是在给学生讲阅读的时候,又把整个故事讲了一下。也不知学生能听懂多少,但我还是要讲的。
接着,里面有许多篇都是回忆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印记最深的就是故乡了。那片有着漫长冬季的广袤土地上,有着作者美好的童年。那些森林里的各色野果,那些山上的鸟儿,那些干活的农具......作者向我们娓娓道来她的童年生活。尽管在那样的日子里,感觉很清苦,可是那份幸福感却让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们深有同感。我又看到,有些习俗是南北相通的,比如腊月里要杀猪。他们那里叫宰。要请屠夫。而我印象中,我们家不远有一个屠宰场的,我们村里好多我父亲一辈的,都在那里做过。所以到了杀猪这天,村子里的会一起来帮忙,于是我们就有口福了,那时候除了留的肉之外,几乎家家都要烧猪头冻的。然后就是满满一脸盆的猪头冻,每天吃一点,有时候我们还会去偷吃一点,这是我至今也不能忘记的。说到食物,作者觉得土豆、白菜、萝卜炖肉等都非常美味,对于身在南方的我们来说,这真的不算什么。可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也的确可以算是美食了。
后面写了作者的一些所思所想,以及她一些外出的随记。最后还有许多她跟一些作家交往的记录,或是寻访一些作家的故地。很喜欢她写的《落红萧萧为哪般》,怀念萧红的。我记得自己多年前特地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又特地买了她的散文集看,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爱情坎坷,生活穷困潦倒,最后早早离世,真让人惋惜。《也是冬天,也是春天》是作者去虹口区的鲁迅 公园后写的。一看到她的文字,一种扑面而来的熟悉感,我想起来了,20年八月下旬,我们去过那里。印象很深,鲁的铜像高高的,周围一片草地。四周有一些大妈大爷,跳跳广场舞,练练太极拳,再吹拉弹唱一会儿,很是热闹。真的,如作者所想,鲁会不会嫌这里太吵啊?不过作者写到进去鲁的故居去看看,可是那里面的人也只是允许你走马观花看一下,真是有些遗憾。不过去绍兴最好,那里有着大作家许多的印迹。
本来看散文集真是没什么可写的读后感,为了读过留痕,试试自己大概有心想读几本书,瞎写一点作个记录。
这几天,女儿一直在写“福”,然后也尝试写对联,反正现在满像样了。说是带了二三十张福字去学校,都被要光了。好事,人家不嫌你字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