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自身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和丰厚文化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持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传承是最根本的责任。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小学到大学,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必修课程。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和编写教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传统文化夏令营、举办讲座、舞台剧和音乐会等形式,让更多的人接触、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我们要扶持传统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我们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提供税收优惠政策、专项基金支持等手段,鼓励和引导私人资本进入传统文化产业。此外,还应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引导和管理,打击盗版和非法经营行为,保护传统文化的版权和商标权益。只有通过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传统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才能够得到保障。
坚持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创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的力量源泉,创新赋予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崭新的生命和文化前进的动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需要在创新表达形式上下功夫。一方面,我们要让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跟上时代发展。适应群众的文化需求、审美情趣、生活习惯,通过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等各种形式,运用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各种载体,借助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各种机构,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吸引群众、感染群众,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我们要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营造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比如,面向基层、面向大众,深入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加强礼仪教育,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行动等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