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半部可治天下,但你知道其中被误解的名言吗?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一共二十卷,11705个汉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从字面上理解,《论语》即为言论的部分汇编。

宋代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论语》被国际社会普遍誉为能在21世纪拯救人类的思想之一,人类思想皇冠上的璀璨宝石。更有甚者称其为 “中国圣经”。

《论语》开篇即论及修身治学,至理名言不胜枚举,历久弥新。但在长久的历史传播中,有很多名言已经改变了本来的意思。因为不在上下语境中理解,包括人们断章取义,导致与当时的本义发生了极大的偏差;有的甚至以讹传讹,产生了根本性的错误。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下,《论语》中被后人误解的名言。

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因为这句话,使得孔子背上了歧视女性的駡名,事实上,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卫国国君邀请孔子去卫国,而孔子发现卫灵公和他夫人南子的目的却是以此抬高身望,公开炫耀,便愤而离去。(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议论,也是针对卫灵公和南子而发,而非泛指女性和体力劳动者。

“为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出自《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原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女”同“汝”,“你”的意思。当时这句话是说给子贡听的,所以翻译过来就是:只有你这样的人啊(指子贡)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了。相近了会看你不顺眼,远离了又会埋怨你。

另外,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小人”在古代是指没有渊博学识和高雅情志的人,与普通百姓没有太大区别。《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二、以德报怨

人们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抱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

以德报怨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的一个弟子向老师讨教。弟子问:以德报怨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应该“以直报怨 ” !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 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三、老而不死,是为贼

很多不愿赡养老人的不孝子女会说出这种话来,也有人用这种话去形容一些精明奸诈的老人。那么,原来意思是什么呢?

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原文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大意是说:“年幼时不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长,长大后又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年老了还迟迟不死,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世上的祸害。”

四、父母在,不远游

很多人把这句话奉为经典,来讲孝道。但孔子的原意可不是这样的。

“父母在,不远游”出自《论语》中的《里仁》一篇。原文是: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翻译过来就是: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

游必有方,指的是必须要有理由,去何处,为何去,何时归,均要告知父母,并且安排好他们的供养。

五、三十而立

一般人会理解为:三十岁需要成家、立业,然而原意并非如此。

“三十而立”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立:指立身行事。做事合乎礼法。孔子还说过:“立于礼。”(《论语·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所以立的不是事业、不是家庭,立的是人自己。

六、学而优则仕

一般理解为: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去当官。“读好书才能有好仕途!”“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其实原意非也。这里的“优”,不是优秀的意思,而是“有余力”的意思。优:通"悠",有余力。此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之余还有余力或者闲暇,就去做官(进一步推行仁义)。

原文出处 :《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说:"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出仕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一,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

七、言必信,行必果

现常被后人当作美德来肯定、赞扬,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可这个典故最初的意思并不是如此: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这是个浅薄固执的小人呀。

原文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流人才”,孔子认为第一等人才是“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外交人才);第二等是“宗族称孝、乡党称弟”(道德楷模);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则是“硁硁然小人哉”(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但“抑亦可以为次”(也还是可以算再次一等的人才)。

这句奇怪的话历来都是争议较大,也让后代儒家学者费解的事。孔子本身未必是说诚实是不可取的。可能和孟子这句话相同: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 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八、三思而后行

在做某件事情之前,一定要考虑再三,想好了再去做。但孔子的意思却恰恰相反!

“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说:再,斯可矣。就是说,考虑两次就行了,不必太谨慎。翻译过来就是: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说这件事,说:“想两次也就可以了。”

九、朝闻道,夕死可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中"道"指的是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即"道可道非常道"。而并非是一般人通过字面意思所理解的"早上听到(或明白了)一个道理(或真理),晚上死了也可以(或行)。"这也与孔子的思想不符。

“朝闻道,夕死可矣”出自《论语·里仁》。在这句话里,“闻”即“达”,达到之意;"朝闻道,夕死可矣",重在"行",即实践。可以直译为"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孔子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思想,同时这也是他的理想。所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原意是:早上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晚上死了也无所谓。

十、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原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我们现在所翻译的,大都把“知”(智)和“仁 ” 分开来说,解释为“智慧的人喜欢水,仁义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其实古文里有一种修辞手法,叫“互文见义”。这句其实就是典型的互文见义表达法。其实原文意思是说智者的乐是动性的,像水一样,仁者的乐是静性的,像山一样。

“有道德有智慧的人喜欢山水,能像山一样伟岸、坚韧不拔;能像水一样变通、勇往直前;有道德有智慧的人既能够沉静又能活泼,动静相融;有道德有智慧能够快乐而又长寿”。

十一、愚不可

现在这个词的指愚蠢得无人能及,但原意却是装傻充愣的意思。

原文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是说:"宁武子"这个人,在政治清明的国家,就表现得很有才能;在政治混乱的国家,就表现的很愚笨。他在该表现才能的时候表现才能,别人也能做到;他在该表现愚笨的时候表现愚笨,却是别人很难做到的。

十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一般人把这句话理解为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有人批评这是典型的愚民政策。但剥夺百姓受教育的权利,和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是有明显矛盾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自《论语·第八章·泰伯篇》,由于古汉语没有断句,所以人们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按照不同的断句,对此句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关于此篇的断句,文学界尚有争论,此处采用一般观点,即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进行断句。

后来有学者指出,这是句读不明的误读。事实上,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读”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

应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读尚无定论,但传达的大意却是,如果老百姓可以被支使,放任自由是不行的,必须加以引导。或者说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不。还是要进行教育。就是说百姓只能去教化和引导,不能以暴力去强迫、压服。

十三、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儿子为父亲隐藏劣迹。此语意思争议非常之大。

原文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叶邑停留时,叶公府中的一只羊跑进孔子的住地,被弟子曾点烧了吃。曾点的儿子曾参把这事报告给孔子,孔子知道曾参处于忠孝两难的地步,于是答应同叶公说,孔子感慨:"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有人因此批评孔子以亲情为上,置国法于不顾。但这里的“隐”,很可能是木字旁的那个“檃”,意为纠正。所以,不是说父亲包庇儿子、儿子包庇父亲,而是说父亲要能纠正做儿子的错误,儿子也要能纠正父亲的错误。这也是更接近孔子思想的解读。

十四、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大家往往把“畏”理解成畏惧,实际上“畏”在古文当中是“敬”的意思,而不是害怕。不是说君子害怕圣人之言,而是君子敬重圣人之言,敬重天命。孔子讲“后生可畏”,也是因为后生表现突出,所以他敬重他们、看重他们。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出自《论语·季氏》。原文是: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说:"君子应该有三点敬畏:敬畏上天的意志(自然规律),敬畏德高的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知道上天的意志,因而他不惧畏。他轻慢德高的王公大人,蔑视圣人的言论。"

图文综合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214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07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543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2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24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07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1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5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4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25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1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85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4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64评论 1 26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67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6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5,191评论 1 16
  •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
    鹏哥有声阅读 3,313评论 0 1
  • 本来以为这爱情故事是富二代抵制顽固老爸、穷家女从中调和,最终合家团圆 幸福美满的爱情故事。 没想到结局竟是如此悲伤...
    privacyspace阅读 273评论 0 0
  • 本组一共14位战友,有12位提交文章,2位未交已发红包,2位晚交已发红包,2位未评已发红包,。 本期优秀文章推荐:...
    活在未来007阅读 368评论 0 1
  • 最近心灵鸡汤补得太多,有点负荷了,变成阳光美少女战士了,金钢之身,刀枪不入。 你知, 咸鱼可...
    安静的星期天阅读 38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