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议题引发我的思考
今天一早就在孩子的班级群里看到主班老师发出的这月家长会的讨论议题:如何安排孩子的课后(放学后)时间(包括周一至周五,周六日,长假期等)每周三上午照例一周一次的浩途沙龙进行着,正好一个伙伴分享了最近他和儿子遭遇“小升初”的惶恐与不安,讲到平时对儿子的陪伴不够。这让我想起在上学时,我们大多数人都会犯的一个毛病,总是在一个重要的大考即将来临之时“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才开始焦虑自己的成绩或羡慕他人的沉着冷静。而我们忽略了,日子是一天天过的,每一个美好的呈现都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的沉淀才能积攒的起来。
这让我想到如何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真的是个很重要的事情,它意味着我们的孩子是在怎样的日积月累中度过的,多年后孩子呈现出来的样子就是这些细碎的课余时间中所打造出来的。 主班老师一直在强调陪伴,我想这“安排”的意义也就在于陪伴的质量了,父母的陪伴对这些细碎的时间就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了。
说到这里,那想到在陪伴孩子的路上自己同样也是在很多的执着、懒散的日子中度过的,想想还挺恐怖,孩子就在我这忽左忽右的陪伴下长大了。还好,我是个一直都在为活出自己而努力成长的妈妈。所以经常带着觉察去有意识的看到问题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我看到自己的执着与懒散都是自身的恐惧在起作用,而与他人无关。那就是说妈妈修炼好了,娃就带的好。
带着这些思考我也来考量一下九九目前的课余生活是不是在有质量的进行中。九九平日每周二、四、六,有两个课外班在持续上着,二、四是从五岁就开始的英语学习,周六是九九非常喜欢的舞蹈课。其余时间以往并没有固定安排什么,除了家庭作业之外或帮厨洗碗之类的,一般都是随她安排。可能一段时间会倾向于创作一个她心目中的绘本,或者另一个阶段就是玩儿彩泥,特别贪吃的时候,就去动手做些好吃的。要么哪天突然心血来潮给自己做条裙子、发饰之类的。呵呵,突然发现她所做的这些,好像都和手工有关,那看来妈的作用之大呀。进入九岁之后,我发现她的“无聊时间”越来越多,动不动就听到“今天真没意思”的话从她嘴边溜出,要么就是突然会自暴自弃一番,嘴动不动就像挂个小油瓶似的撅起来了。当妈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些表现其实都是在告诉我,孩子在这个阶段需要存在的价值感。 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上周为止,因为我的一个决定而发生了些变化,一天我因为看书受了些刺激,突然心中升起一句话“如果希望孩子活成你期待的样子,那么现在就开始自己先努力活成那个样子。”我那么在乎九九的英语,其实是自己有这个遗憾,于是我决定好好学习英语,那我怎么学呢,以往的学习都那么痛苦,对了,和九九一起学,全当陪伴吧。当晚就和九九商量我俩怎样学外语,九九同学认真负责地为我做了计划和安排,主动承担老师一职。价值感终于在此刻可以找到了。九九分别找了两个本子,一个是我的练习本,一个是她作为老师的备课本。列了计划九九就迫不及待的实施她的教师计划了,当晚我也是收获颇丰,九给我清晰的指出了“clean”及“wash”的区别,以及“carry”和“hold”的区别。事后我急呼后悔,早该让九九教我学英语了,可是心里有声音在提醒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以前是输入阶段,孩子一直在沉淀,现在才有了输出的能力”。接下来的两次九九稳步前行每天也就给我半个多小时的讲解,带我做课上老师带过的游戏,让我从中如饥似渴的吸取着。她也因此背会了很多之前不爱背的单词,这个双赢的局面呈现出来时,我暗自窃喜,而我要求讲更多,总是被她告知“今天就讲这些,我都安排好了,每天都有每天该做的。”
孩子在按照他自己的节律做事,相信她自身的内在在指引她要做的更持久。如同瑜伽老师在做体式时,所讲“花最小的力气,做最持久的坚持”,生活中,我们不需要给自己制定多么完美的计划,关键是我们能坚持下去的计划。信任孩子的这份生命力,她比我们成人更清晰。
关于坚持
聊到课外班,因为为娘我在育儿路上一路焦虑摸爬滚打着,九九在幼儿园期间就加入了所谓的“兴趣班”大军。最终很多“兴趣”都被打入冷宫,坚持下来的只有英语和舞蹈两个课。提及课外班总免不了“坚持”二字,在这个信息狂轰乱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各种观点覆盖着。今天某权威说“对孩子要静待花开”,明儿又听到某权威讲“精英教育要从小抓起”。天呐,让我们如何是好?是随孩子的意愿呢?还是家长意愿呢?听过一次安心老师讲解入学孩子如何陪伴的课程,其中她指出一点,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是一个找平衡点的过程。那我在给九九选择课外班的过程中也是不断的在尝试的过程,慢慢意识到:父母在孩子身上较多大劲儿,孩子就会对自己有多大程度的放任。既然如此,那不如顺应孩子来引导。
记得九九曾经学古筝时,学到后来,一脸的挣扎而灵活的小手像个鸡抓似的在琴上拨弄着,我的内心也跟着挣扎着。一开始学琴我们是慕名而来的,开始老师对九还是很客气的,也比较人性化,但学了一段时间后,老师开始上纲上线说进度太慢,花这么长时间别人都可以考级了之类的。对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我的理解是,这个时候正是培养兴趣的时候,输入还不够,就急着输出,这对孩子来说就是拔苗助长。于是果断决定不学了,待以后孩子有兴趣再说。
我想讲的还有一个就是舞蹈,九九很小就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听着音乐就想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我理解那是一种情绪上的自然流淌。还在三、四岁时我记得就拎个小篮子给我表演摘苹果的动作,美极了。我和老公商量着给九报个舞蹈班,恰好离家不远就有一个,也说可以不考级,但不考级并不意味着无考量。机构动不动就组织参演什么比赛,一个学期下来好几场比赛,经常大周末为赶时间饿着肚子带着孩子满北京跑,学习一段时间后我们和孩子都感到身心疲惫,毫无乐趣。于是又一次果断放弃。但九九对跳舞的热衷一直都没有消减,她上小学我们去到一个新机构,九九舞蹈的春天终于来临了。刚去时看别的孩子倒立、劈叉毫不费力,真是令人羡慕。一个学期下来,九九也可以做到了,这对她来说是最好的鼓励,慢慢地很多动作都不在话下了。虽然进步一直持续,但不是一帆风顺,没到换班或老师对她有新要求时,九也会选择退缩甚至说出不想上。每每这时候我们也会变得焦虑会说些不中听的话出来。但九说了“不想上并不是不上啊,那我说说都不行吗?”是啊,孩子的话点醒了我,人有喜怒哀乐,这些都是正常感受,正常的感受都不让表达,孩子的情绪往哪里疏通呢?其实孩子只想要我们倾听和看到,偶尔我会在舞蹈课时透过窗户看到上课的情形,孩子们压腿、下腰、侧手翻……每一个动作的背后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意志,要我们成年人都未必能做到。昨天九因为“前桥”而烦躁,一方面是老师给予的期望,另一方面是自己的自责作怪。老公看到了,第一时间给予了帮助,在了解了动作的技术难度后,帮扶着她练习。虽然这一下半下的并没有解决问题,但孩子内心的努力被看到了,这就在孩子的坚持的路上助了一臂之力。
孩子的成长之路还有很长,伴随着孩子成长我也成长在这零碎的日子里,只期待有一天,孩子羽翼丰满了,可以自信满满的告诉我“妈妈,我自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