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择的阅读书目是《亲近论语(一)——汉字里的〈论语〉故事》。读起来才发现这是一本写给孩子们的书,书中的语言亲切活泼、插图直观形象、故事生动有趣,让人一下子感觉,2500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已不再遥远和陌生,真如书目所言“亲近论语”了。
本书依托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思想,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形式将《论语》的思想传达给读者。首先书中用了一种特别直观形象的方法来讲孔子的思想,这个方法就是我们传统的说文解字的方法。比如:什么是“仁”?这个字由“人”和“二”组成,当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不存在“仁”的问题。当这个世界上有了两个人或者更多的人的时候,就会产生“仁”的问题了。“仁”是什么呢?就是人和人相处的思想。在《论语》里“仁”的核心是“忠”和“恕”。那么什么是“忠”呢?“忠”字的上面是一个中正的“中”,下面是一个“心”,意思就是说对待自己和别人都要把心放正了。那什么是“恕”呢?“恕”字上面是个“如”,下面是个“心”。意思就是说,对待别人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将心比心。这种意思在《论语》里是怎么说的呢?《论语》里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论语》中的每句话都很经典,只是有些我们理解起来确实有些难度罢了。所以,书中又采用了讲故事的形式,通过成语背后的小故事来帮助我们理解其中的思想。比如:在讲“御”字时,插入了“孔子驾车绕城”的故事,此故事根据《战国策·秦策》改编,白话语言,简单易懂。孔子带学生驾车周游列国,在郑国路上碰到了一个正在用碎石块儿堆砌城池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项橐,孔子责备他不懂礼节,不给车子让路。而他却问孔子:“我不懂礼节吗?那么,请问老人家,世上是车给城让路呢?还是城给车让路呢?”知识渊博的孔子,一时不知道怎样回答。他想:城是死的,车是活的,当然城不能给车让路,应该车绕道过去。我倡导礼仪,可我还不如这个孩子懂得礼节。于是孔子对学生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项橐在这一点上可以做我的老师啊!”于是孔子和学生们驱车绕“城”而过。像这样的故事,书中每一章节每一篇都有,在这些故事里,我们会发现,《论语》里的人都那么亲切,那么活泼,那么有趣,他们也不是生来就优秀,而是在不断学习和反思中完善自己,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我现在看的这本共三个章节,包括“学习”,“君子”,“仁”三部分内容。我今天先说说对“学习”这一章节的收获和感悟。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孔子真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的践行者,他的教育内容涵盖了“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有文学,有艺术,有体育,有军事,有科学,是很全面的,是生动有趣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反思自己的教学,也在尽力让课堂丰富起来,希望自己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对问题的思考。作为班主任,我希望他们的学习不光是语文和数学两本课本,更不希望为了考试时的一分两分,天天埋在各种辅导资料里,这样暂时的好成绩,可能会阻碍孩子的发展,孩子的思维可能越来越窄,最终学习变成了机械式。这样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我不希望我的学生是这样的,所以我在家长会多次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家长,强调要多读书,读各种类型的书,绘本,文学的,自然的,科学的,传记的,以此来丰富孩子的大脑,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可是到现在我发现多数家长们并不买账,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考了几分,在班里第几名,每天除了学校作业,还会做很多辅导题。疫情期间,有家长竟然问我:“刘老师,什么时候能开学啊,书店的资料都买回来做一遍了,都没得做了。”我有些哭笑不得,孩子的世界不该只有这些,读书,画画,折纸,帮忙做家务,体育锻炼,玩耍……这些事情孩子不都可以做吗?我现在很着急的点就在这里,孩子只会做题,只会考试,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午的阅读课,没有几个能读到心里去。“你喜欢读什么书?”孩子说不上来。去图书馆选一本喜欢的书来看,选来选去,选一本看图写话。班级群里,每天都有家长发孩子在家所做练习题的图片,看人家孩子做,自己孩子没做,好像就落下了,于是你做我也要,你发我也发,你追我赶的氛围真是不错,可是我真的希望大家关注的点能再广一些,学生们的学习能再丰富些。
都说: 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的思想对于现实具有非凡的指导作用。我们做老师的,更应该好好读一读,从中领悟到关于教学的见解,从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