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书不好读,这是大多数读者在读伍尔夫的作品时留下的第一印象。
伍尔夫是意识流代表作家,因此读书的时候你要全神贯注,否则一不留神就会跟不上她的思路,不知道故事发生到了哪一步。
伍尔夫自幼体弱多病,因此并未入学接受教育,而是在家里自学。她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Leslie Stephen)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传记作家,家里藏书丰厚。在父亲的影响下,伍尔夫不仅阅读量惊人,更对传记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见解。
《奥兰多》是伍尔夫的一部「实验性」传记,它虽然有着传记的外表,内核却完全是颠覆式内容。这本书当时一经出版,就成为了伍尔夫最为畅销的一部作品。
01,新式传记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写这部作品时把它称为传记,但它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记。
首先在历史上并没有奥兰多这个人,他是虚构的。虽然伍尔夫按照传统传记那样为书写了序,整本书也是按照人物的时间顺序进行书写,即从16岁一直到去世。
另外,传统传记以人物所作的的事为主,辅以内心细节描写。《奥兰多》却正好相反,伍尔夫大部分描写的都是奥兰多的内心世界所思所想,更注重人物精神的表达。
最后则是最奇幻的地方,奥兰多30岁之前是男人,30岁之后是女人。而且他/她的一生跨越了近400年。
至于传记的主人则有2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伍尔夫的好友薇塔。
伍尔夫在1927年10月的日记中写道,她准备为薇塔写一部传记叫“奥兰多”,只不过性别要做一下转换。《奥兰多》出版时,扉页就写着献给薇塔。并且薇塔的儿子也说过,《奥兰多》是伍尔夫写给母亲的情书。
另外,《奥兰多》中选用的照片大多数都是薇塔本人。奥兰多居住的乡间庄园也是以薇塔居住的诺尔庄园为参照。
而且薇塔和奥兰多有很多相似之处。薇塔和奥兰多一样是一名诗人,出生于英国贵族家庭,和奥兰多一样喜欢异装,并具有双性倾向。
另一种说法则是说,奥兰多的原型是伍尔夫本人。
虽然奥兰多选用了诸多薇塔的外在形象和特征。但实际上在创作《奥兰多》时,伍尔夫要把自己的思想填充进奥兰多的身体中,他/她的所思所想,对自然的热爱,对死亡的思考,对性别转换后的泰然处之等等。
正如她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所说,「任何写作者,念念不忘自己的性别,都是致命的。任何纯粹的、单一的男性或女性,都是致命的;你必须成为男性化的女人或女性化的男人」。
奥兰多作为男人的前30年经历了得到,失去,再得到。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男人,历经世事磨练。
少年时拥有无上的钱财和权利,深得女王恩宠,流连于一个又一个女人的怀抱。被贬后回到乡下庄园安心写诗,结识心仪的作家。青年时自荐到土耳其担任外交大使。人到中年突然从男人变成女人。
变性之前奥兰多只有男性思维,对女性只有要求和对立。反倒是变性为女人后,更能体会女性的艰辛和束缚。前面30年的男性生活为他/她做女人奠定了基础,给了他勇气和经验。这也让她后来能够随心所欲异装,男人和女人都可以做。
02,雌雄同体
奥兰多出生性别是男,家族是古老的贵族家庭,和女王有血亲关系。家族曾接待过历任的女王和国王。
故事一开始就是伊丽莎白女王到家里做客,奥兰多第一次和女王碰面。说碰面不准确,奥兰多只见到了女王的手,女王则只见到了奥兰多的头顶。
2年后18岁的奥兰多就被传召进宫,在女王身边服侍。女王对待这个年轻的表侄非常慷慨宠溺,不仅封他为王室财务大臣和总管,授予最高级别的骑士勋章,还赐予他良田和土地。
少年时期的奥兰多
权利和财富得来轻而易举。而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不知道珍惜,这是世间定律。
后来奥兰多因不顾未婚妻的感受,去追求一位俄罗斯公主让王室颜面受损遭到贬黜,回到了乡下的庄园。
再之后他为了躲避一位大公的示好,主动请缨远赴土耳其做外交官。也是在这里,30岁的奥兰多在沉睡7天7夜后,醒来时变成了女性。
奥兰多醒来后对自己生理性别的转变却没有任何不适和讶异。变性之前,他本身就具备某些女性特质,多愁善感,爱哭,敏感多愁。
此后她跟随吉普赛人度过了一段迁移的旅程,在此期间她的装束都是长袖长裤,并没有太多女性元素流露出来。
但直到返回英国的船上,奥兰多终于意识到自己女性身份的转变,以及这身份为她带来的便利和坏处。
在甲板上,船长主动提出为奥兰多搭一把遮阳伞,接着又亲自为她端来晚餐,询问是否为她切一片指甲盖大小的肥肉。
然后是桅杆上的水手往下看时,看到了奥兰多不经意间露出的一截小腿,一脚踏空差点葬身大海。
这一切都让奥兰多感到震惊,也让她忍不住思考身份转变对她造成的影响。
作为一个有着30年男性经历的人,奥兰多此前对女性一直有着理所当然的看待和心理要求。比如温顺,保持贞节,有教养,装扮得体,等待着被拯救。
等自己成了女人奥兰多才发现,光是每天早上花费数个小时梳头,穿束胸衣,穿衬裙,脱衣服换衣服这些梳妆打扮的时间就让她对女人产生了敬畏感。
更不要提还要时刻担心自己的贞节。
贞节就是女人的命,如果有人胆敢抢走它,女人们是会宁死不屈,甚至跟你拼命的。
而且,那个时代的女性没有继承权,也不能拥有自己的财产,赚钱的工作又少,工资又低。即便是赚到了钱也不属于自己。
唯一生存的方式就是嫁人。
从奥兰多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的性别特征是被环境所塑造的。这让我想到《傲慢与偏见》中最小的妹妹莉迪亚,她一心想要嫁人,整日混在舞会和军官当中,最终和人私奔。
甚至她轻浮,肤浅的个性也是因为时代和环境的束缚。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才陆续建立了女子学校,在此之前只有中产阶级以上的女孩们才能最多阅读家里的藏书,并不能到学校接受正规教育。
种种限制和时代因素让奥兰多意识到身为女人的不幸。
这恐怕也是弗吉尼亚·伍尔夫让奥兰多在30岁变性的根本原因之一。
奥兰多能够站在男性立场上反思此前对于女性的偏见和误解,也能站在女性立场上感同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伍尔夫对于奥兰多思想的追踪和转变,让女性读者了解到,原来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天生如此,我们都受环境和时代束缚。
此外,柯勒律治曾说过,「伟大的头脑是雌雄同体的」。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也说过类似的话,她说,「任何一位作家,总想着自己的性别,都是致命的。而做一个纯粹、单一的男人或女人,也是致命的。必须是男性化的女人,或是女性化的男人才行」。
伍尔夫在创作《奥兰多》时,故意让他由男变女,既具备男性思维,又能在后天的区别对待中深刻感受女性的处境,逐渐具备女性思维,也印证了作者的这一态度。
03,穿越时间
奥兰多活了400多年,从伊丽莎白一世直至维多利亚女王时期。
而作为人物传记,继主角男变女之后,这是另一个违背人类生理时间的设定。
至于原因,作者也在书里进行了说明,她写道,「人类的心灵对时光的影响也同样奇妙。一小时的时间,一旦以人的心灵来衡量,就可能被拉长至时钟长度的五十倍或一百倍。在另一种情况下,人的心灵又可能把一小时精确地表达为一秒钟。」
奥兰多内心的时间和外界的时间是不同的。
当奥兰多思考的时候,他内心的时间过得非常慢,对于他/她来说可能只有1小时,但外部时间却已经过了好几年,甚至几十年。
比如他埋头于卧室看书,写诗,或者到大橡树下面胡思乱想的时候,外面的世界飞速流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奥兰多完全没有注意到时间的流逝。
而当他/她发号施令处理庄园事务的时候,对于奥兰多来说时间过得飞快,但是外部时间就还是正常行走。
作者在《奥兰多》中多次提到钟声,几乎每次钟声的响起都对奥兰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钟声也就意味着时间,奥兰多活了400多年,每一次钟声的响起也就意味着时间的流逝。
另一方面,这也是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之一,即象征性意象——运用具体事务来象征或暗示抽象观念,或作为艺术表现的手段。
《奥兰多》里多次被作者提到的钟声,一方面是报时,主要的作用还是把奥兰多从思考中唤醒,钟声是作为意识和现实之间转换的重要媒介。
全文一共有4次对钟声的着重描写,每一次钟声的响起都对奥兰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他的内心正进行着激烈的变化,他内心的时间缓慢前进,外界的时间却快速转动。
第一次钟声响起时,奥兰多正在一片漆黑的客栈等待心爱的俄罗斯公主,两人约定一起私奔。
但等了几个小时后却没有等到所爱之人的到来,就在奥兰多焦虑不安时,突然响起了午夜的第一下钟声。这钟声把奥兰多从等待和焦虑中唤醒,让他意识到随着钟声次数的不断增加,俄罗斯公主是不会来了。
第二次是当奥兰多任土耳其大使时,由于功绩卓越而得到晋爵。奥兰多当晚举办了盛大的宴会,并在晚上钟声敲响十二次之后接受公爵的勋章和冠冕。
不久之后土耳其便发生了暴乱。奥兰多再次睡了6天6夜,醒来后就变成了女人。
第三次是当奥兰多暗自对比现在的伦敦和伊丽莎白时期的伦敦。现在的伦敦街道上干净、明亮、整洁,而「伊丽莎白时期的伦敦恐怖和危险、色情和暴力、诗歌和污言秽语」。
就在奥兰多认真思考时,忽然听到守夜人报时的声音,随后钟声敲响了12次。十八世纪结束,十九世纪开始了。
第四次是在奥兰多产下第一个孩子之后,她忽然间发现世界又变了模样,大街上到处跑的不再是马车,而是四个轮子的汽车。房间里的灯也只需要按下开关就能点亮整个房间······当她看着这一切思考着种种变化时,屋里的座钟敲响了10次。
这几次细致的钟声描写提醒奥兰多意识到时间的流逝,让她在意识和现实中得以来回切换。
但是,即便奥兰多活了400年,在她自己看来,她只不过是一位36岁的中年女人罢了。
她依旧有着一颗敏感,纤细,忧郁,多情的心。依旧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正如伍尔夫在书中所说,「有些人虽然活在我们中间,但我们知道他们已经死了。有些人虽然已经拥有了生命的形式,但其实他们还并未出生。」
04,结尾
奥兰多是伍尔夫的期盼和憧憬。
她希望奥兰多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活了400年,有经历,有阅历,拥有雌雄同体的伟大头脑。
伍尔夫一直在为女性和穷人发声,她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絮絮叨叨地讲一个故事,从自己在河边的草地被学监赶走,只有男性研究生才能来这个地方。到图书馆禁止女性进入,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无所不在。
她告诉女性,「一个女人如果打算写小说的话,那她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包括评价《简爱》和《傲慢与偏见》的时候,她赞赏简·奥斯汀和艾米莉·勃朗特,「在这个父权一统天下的社会,面对着所有这些批评,要有何等的才华,何等的诚实,才可能不为所动,毫不退缩地坚持自己的见识?只有简·奥斯汀做到了,还有艾米莉·勃朗特。」
因为身为女性,所以希望所有女性都能够发挥自身价值,做自己喜欢的事,无所畏惧地写作。
她希望有一天所有人都能够像奥兰多一样,不是单纯站在某一个性别立场来看待另一个性别,而是客观公正的看待任一性别。
现代女性和那个时期相比已经有了太大的改善和提升,我们有足够的自由做想做的事,选择喜欢的工作,婚姻也不再是女性唯一的出路。
站在现在看过去,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而站在现在看未来,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