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餐巾纸属于“厨房垃圾”还是“可回收垃圾”吗?
电池到底是“有害垃圾”还是“可回收垃圾”?
过期的化妆水,它的“毒性”你又了解吗?
说到垃圾分类,大家脑海里都会浮现那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可回收、厨余、有害、其他,可是真到了扔垃圾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选择“哪个桶离得近就扔哪个”……
今年初夏,两档热门综艺《极限挑战》和《奔跑吧》,都把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聚焦到了垃圾分类。
1.
跑男第一期节目中,郑恺和王彦霖来到厨余垃圾分拣室,这里是从杭州市大街小巷送来的已经过“初步分类”的厨余垃圾。
可是很遗憾,人们的分类意识还非常薄弱,玻璃瓶、菜刀、雨伞、卷发棒等并不属于厨余垃圾的物品也被人们粗暴地扔在了一起。
当我们把垃圾一股脑地丢进一个垃圾袋后,负责垃圾分拣的工作人员就要在恶臭中把它们再挑拣出来。
郑恺拣了一会儿觉得头晕眼花,而旁边的工作人员大姐告诉他:“你一个礼拜下来就好了。”
朱亚文和白宇来到了餐厨垃圾清运环节。
看着一桶桶被浪费的粮食,朱亚文感叹道:实实在在的一车吃的。
5000多斤的粮食,都是人们一口两口剩下的。
“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们从小就在讲,可是大量剩饭剩菜的现象依然无法遏制。
每个人不经意的残羹剩餐,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浪费,还会成为巨大的垃圾处理负担。
节目中提到,现在每个人每天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产生1.2公斤垃圾,仅杭州市现在一天的垃圾产生量就达到了1.2万吨,只要三到四年就能把一个西湖填满。
如果这些垃圾一个星期没有到达填埋场,那么整个街上就会被垃圾堆满。
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下面将近有100米,也就是30多层楼厚的垃圾,2007年到现在已经填了1700多万吨垃圾。
▲图:航拍天子岭填埋场就像一颗“大蘑菇”
这些垃圾被填埋后,就开始了漫长的分解过程,少则两周,多则数万年……
苹果核,降解时间2周
厚重的羊毛衣物,降解时间5年
易拉罐,降解时间200年
塑料制品,降解时间1000年
玻璃瓶,降解时间200万年
一线的环卫工人、垃圾分拣员、垃圾填埋场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艰辛是人们无法想象的。
我们最常见到的环卫工人,你知道他们属于高危职业么?
清洁工机动车道上清扫被撞身亡……
清洁工扫地被车撞深度昏迷……
清洁工遭2条狼狗扑咬缝数十针……
这样的新闻时有发生。
垃圾填埋场的工作人员,凌晨2点起床,3点钟上班,365天全年无休。
到夏天,处理垃圾用的膜温度高达80℃,如果不戴厚的带刺的手套,手很快就会烫脱皮。
不管刮风下雨,他们的工作都是在露天室外,没人愿意干的事情,他们依然在坚守。
垃圾分拣站的工作人员们,没有更多先进的仪器辅助,面对着成堆充满恶臭的生活垃圾,他们只能用自己的双手,亲手将它们分离出来。
负责餐厨垃圾运输的工作人员,每天要去40多个垃圾中转站点,清运几百桶垃圾。
甚至有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被其他垃圾中的“化学药品”溅到,留下疤痕。
谁都想追逐自由的梦想,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留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但他们仍然选择坚守,选择用自己的健康,换来城市的洁净。
2.
位于南太平洋海域的亨德森岛,面积约37平方公里,虽然无人居住,但却遍布垃圾。
岛上的螃蟹,一部分身体卡在化妆品容器里:
还有乌龟被渔网缠住最终致死:
2015年的时候科学家就发现,亨德森岛已经成为全球垃圾塑料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之一,每天都会有3000多件塑料废品被冲上这座岛屿的海岸,而整座岛上的塑料垃圾已经接近3800万件。
人们随手丢的垃圾,又被海洋还回来了。
事实上,不仅是海洋还回了人们丢弃的垃圾,人们自己也在把曾经扔掉的废品一点一点吃进了嘴里。
2018年10月,一项科学实验首次证实,人体系统已经受到塑料的污染。
进行这一实验的科学家表示,在所有参与实验的志愿者的身体中都发现了塑料微粒,并且怀疑可能是在吃鱼或者喝塑料瓶装水时把塑料吸收入体内。
研究人员追朔粪便样本的来源,发现可能是人类食用了误食塑料产品的鱼类等海洋生物后,鱼类体内的分解塑料就这样进入了人体。
要知道,这些塑料粒子进入人体后对人体器官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他们会破坏人体的脾脏、呼吸道等,影响人的正常生理机能。
甚至影响物种的后代。
你扔掉的塑料瓶、化妆品包装瓶、玩具、所有所有的塑料垃圾,最后都有可能会到你的胃里,对你进行致命打击。
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此刻也只能自食恶果。
▲绿海龟吞食塑料,图片来源:Troy Mayne / WWF
让垃圾回到该去的地方,真的有这么难吗?
2007年,东方时空出了一档名叫《岩松看日本》的栏目,节目中白岩松亲自走到了日本的大街小巷,深入到每家每户采访当地的人们,其中有一期节目,就和环保有关。
摄制组在日本这段拍摄的深刻感受就是:在日本生活,首先要学会的是如何扔垃圾。
比如在日本新干线的站台上,就会看到分类细致的垃圾箱。
投入塑料瓶的,入口就设计成了圆形;投入新闻报纸和杂志的垃圾箱,入口就会设计成一个长条形。
接下来,摄制组又去一户位于千叶县我孙子市的佐佐木先生家开始了环保生活体验。
我孙子市从1981年就开始实行垃圾的分类回收,当初只是分为报纸、杂志、瓶、罐等7类,而如今则细到了17类,比如说瓶类还分为无色瓶、茶色瓶、其他瓶等等。
除了要将可燃和不可燃的东西分开以外,像一些可以回收的垃圾还得处理一下才能送走。
比如说旧报纸要码放整齐并捆好,一些瓶瓶罐罐要清洗干净。
而哪天回收哪类垃圾也得记清楚。这些信息当地有关部门都会通过发放宣传册等方式提前通知大家。
▲日本某街道垃圾分类和回收清单
而夏天容易变质的生活垃圾,比如食品、剩饭、剩菜,这样的垃圾他们都埋在院子里面,让它发酵成为一种肥料。
到了上午八点,佐佐木的妻子把这些分装好的垃圾都放到了自行车上,送到小区指定的垃圾点去。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将垃圾放在各自小区指定的回收点里,再由相关部门统一来回收。
在垃圾回收点还可以看到,每个垃圾袋的上面都蒙上了一个网罩,以尽量保持这里的清洁。
而收、放网罩等工作就是由当地的家庭来轮流负责的,比如说像佐佐木家,每年差不多能轮上三次。
12年前电视节目中的日本,就已经是一个践行垃圾分类的国家了,但你也许不知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日本还曾被冠以“环境公害大国”的称号。
在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期间,日本曾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公害问题,造成当地很多居民受害。
除了被大家熟知的水俣病,还有因水源污染导致当地人们不同程度的镉中毒的症状,进而引发骨质疏松症及肾功能衰竭的痛痛病。
▲一位日本居民正在清洗喝完的饮料瓶
直到现在,日本进入了全民环保的时代,那些惨痛的经历最终成了改变人们环保意识的动力。
对他们来说,垃圾分类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3.
作为“最难推广的一桩小事”,垃圾分类最难的部分,是深入人心。
只有让每个人都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才能从行动上落到实处,“让垃圾成为资源”的口号不再是一句口号。
我们可以把垃圾简单粗暴地打一个包扔掉,也可以多做一步,把他们正确分类,让他们得到最好的再生或分解,也让那些奋斗在清洁一线的工作人员们少一分危险和辛苦。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也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他强调,要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近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要求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就将正式实施。这也意味着,“垃圾分类”将被纳入法律条规。
但条例的实施并不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会一时间发生巨变,垃圾分类是一场繁琐而长久的战役,每个人都应该不遗余力地参与其中。
人类对环境所做的一切错事,最终都会反噬到人类自己身上。让世界变得更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垃圾分类变成和呼吸一样习以为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