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没有学习,自己知道;2天没有学习,对手知道;1个月没有学习,全世界知道。
以前我坚持自己的选择会引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每个人每个阶段的选择都有其当下的意义。
却未曾想过不久后的此刻内心的自疑、迷茫甚至恍惚。
*
周六,去了英文演讲俱乐部。也曾是会员,曾做过四次英文备稿演讲,一次即兴演讲。时隔半年,走上台自我介绍时词穷,全程听力和大脑的不协调运转。挫败感油然而生,甚至要被邀请要去即兴演讲之时内心漏出的胆怯、头脑发晕,于是竟借口去洗手间逃过一劫。
我虽不是一个勇敢的人,却也一直是个有些勇气的人,懦弱至此也是不曾有过。台上主持人的幽默风趣,其他人的踊跃参与。我竟像个孩子一样,有些不知所措。倾着耳朵努力地捕捉单词-转换中文,过程异常艰辛。 记得刚进门的时候,和新学员聊天,自信带着谦虚地解释,外企面试也没有很难。此时却如同打了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我的确在外企,我的确面试的时候顺利幸运,也的确英文为工作语言。但忽略了一个事实,自从今年换成中国的老板后,工作多以邮件为主,半年来并未讲过英语。上天从不纵容谁,你若懈怠人生,必昭告天下。
*
说到选择,去年12月开始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家教的工作,想摆脱自己月光族的身份,心心念念的副业,也因机缘巧合像是从天上掉下来一般,而我适时地接住了。便投尽全力,身体疲惫不堪,但缺乏理财观念的自己却并太未如愿。有那么一段时间,工作日晚上+周末去上课,本是负责较真的人,突击恶补,定制化教学。每天充实但又忙碌的可怕,甚至没有了思考的时间。
在追求金钱的同时,却将自己曾经满腔热忱的梦想不知搁置何处。我曾说,自己是个随性的人,从未完成过任何给自己列出的清单计划,从未有过。三分钟热度,怕极了坚持。唯独英语,是个例外,喜欢并享受英语像音符一样从嘴里跳跃出来的感觉。所以从毕业到如今,这也是我求职的底线,无可商量。
借口自己的副业让自己过于疲惫,其实回溯起源,该是当时内心以金钱为了导向,以求捷径做了一次轻重权衡。刻意忽视了自己的翻译梦,背弃了去朝着这个标准该付出的艰辛努力。不是说教育业不如翻译业,只是究其挫败来源不过是自己偏离了最初的轨道,失望至极。
*
周日,去参加了个旨在培养大学生和青年人的职业规划以及培养年轻领导力的工作坊。抱着诚恳的学习态度去观摩,却看到的黄皮肤面孔寥寥无几。听着分享,坐着睡着了,醒来后恍惚过了一生。因为像个傻子。自此,再也担不起英语专业的称号。
期间,选择了教育方向的研讨会,不同的牛人会分享25分钟的内容。我没有任何勇气说出一句话,就像我如果开了口,会打破了这种犹如在国外的氛围。但更是因为觉得自己头脑过于肤浅,找不到可以分享的观点。羡慕地看着那几个中国人用流利地道的英语口语同其他人互相交流、提问、分享观点。
其实针对这个问题,一年前我就请教过别人,问及是不是因为性格使然,过于温和,不会提问。一如从小接受的教育一般,习惯全盘吸收,被驯化地不会质疑、不会提问、更没有自己的观点。他说,要带着质疑的态度去听,敢于问出白痴的问题。而我,却觉得只有白痴才问白痴的问题,所以即使买了一系列提问、思考、批判性思维的书。即使翻开一些,时至今日依旧无法突破。 时至今日,自己还是像海绵一样,需要不断汲取别人的知识,我明白除却教育影响的根深蒂固的奴性思维,更多的是头脑缺乏知识的输入,所以如何输出呢?老天也从来不会同情谁,年轻时偷过的懒,总是报应给后来的自己。
自己的处事原则,从来是凭愿望,凭心生欢喜去结识人。而和陌生人交谈从不是我的强项,特别是在这种全是老外的场合,偌大的会议室,唯独坐下玩着手机掩饰不合群。我以为我习惯了孤独,我是那种喜欢独处的性格,表达的准确一点,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却不想这种嘈杂场合的孤独是我应付不来的。
这一年来,走进的都是心灵单纯可爱的孩子世界,似乎忘记了自己已长大,注定要活在成人的世界。而成人的世界,不再像孩子世界那样的纯真可爱,需要去学习一些技巧或是处世之道,即使你想要的只是勉强应付,而非得心应手。
这两次的落荒而逃,似乎过于悲惨,但也在情理之中。
当你停下脚步的时候,世界还在运转,别人还在奔跑。剩下的路程,你只能跑着去追赶,如果远处的终点也是你心之所向。
*
心之艰难就是和自己作斗争。 安妮宝贝说:人需要面对生活,但不能被衣食住行、金钱往来这样的物质存在垄断思维方式,不能以此作为最重要的价值。一旦我们的骨血全部用以灌输于俗世的目的,如果有灵魂存在,它如何回归,如何超越,如何找到它的道路。
而接下来的时间,我要去重新寻找自己灵魂的归宿。即使拖着沉重的脚步,也要前行。感恩上苍适时提示,让自己在奔波的道路中不忘察看、正视当前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