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是后生小子,年轻人。孔子认为,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就要尊敬兄长,做事踏实,言而有信,事事有回应,对芸芸众生都都表达友好,并且亲近有智慧有品德的人。做好这些的年轻人依然有余力,再去学六艺,即礼、乐、书、数、射、御。
这句话确实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自我教育及后代教育的黄金法则。张居正赞之为“万世之明训”。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定位一个人,往往是从亲属身份和职业身份来分析的。我们的开心与苦恼往往是人际关系带来的,如何看待父母兄弟以及广泛的人民群众就是怎么看待的自己。生活实践是本,技艺知识是末。不维系身边的人际关系,放弃实践德行的努力,直接学习技艺技巧就是“玩物丧志”。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学文是学六艺,即礼、乐、书、数、射、御。放到现在就是学习社会运行法则、音乐舞蹈、练字识字、数学、射箭(远程武力)、骑摩托开汽车。并不是公立教育的内容,事实上公立教育只有“二艺”,即书和数,是不完整的教育内容。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及后代的德行培养,在技艺培养之上,要注重六艺兼顾,不可有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