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三 峡
(一课时)
【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
【教学难点】
读清句读。
【名师精讲】
文言文的朗读是个难点。在朗读上第一个障碍是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或古今异读字。铲除这一障碍,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在把课文默读完第一遍后,别急着读第二遍,先看一下带有注音的注释。这样可以解决文中绝大多数的字的读音问题。第二个方法就是听课文范读,老师的读、网络上的音视频都可以。第三个方法,是和同学合作,互听互读。
字音的障碍铲除后,就是关注文言语句的句内停顿,即句读。掌握文言句读的方法是根据注释先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根据不读破词、读破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的原则进行划分句内停顿。当然也有一些规律可以参考:
1.四言句,两字一顿:
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七言诗句,可以读成四三式或二二三式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常用划分句内停顿口诀
划一划二不划三,主谓谓宾谓补间。
总领词后常停顿,提示停顿理当然。
名词状语须打住,专有名词一体连。
古双今一留意断,成分省略停简单。
这是一首文言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的口诀。下面详细解说这一口诀,以便大家灵活应用。
①划一划二不划三。
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次是常事,停顿二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
②主谓谓宾谓补间。
通常情况下,文言句子的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相似,都是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等成分构成,朗读时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中心词与补语之间要停顿。
③总领词后常停顿,提示停顿理当然。
遇上表示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示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或句首发语词,如“夫”、“盖”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停顿。有些语气词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或舒缓语气,在这个词的后面停顿合情合理。
④名词状语须打住,专有名词一体连。
在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这个“活用词”之前要停顿。古代汉语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等的词语,我们要加以分辨,在这些专有名词的中间是决不能停顿的。
⑤古双今一留意断,成分省略停简单。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要分开读;古代汉语通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处停顿准保没错。
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边读边思,不明白处查阅注释,仍有疑难可以查阅工具书或咨询老师,感知文章的内容大意就容易了。
【精练】
基础题
1.写出划线字的读音。(4分)
(1)略无阙处 (2)绝巘多生怪柏
(3)属引凄异 (4)猿鸣三声泪沾裳
2.标出下列语句的停顿(2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本文写三峡的山和水,山的特点是。
提升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这两节在朗读的语速上一样吗?为什么?
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出夏水的特点是,让你联想到的诗句是。
拓展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口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1.利用工具书标出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1)山水纡曲
(2)及余来践跻此境
(3)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2.这些句子朗读时怎样停顿?
(1)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
(2)常闻峡口水疾,书记及品传/悉以临惧相戒
(3)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3.选段中说西陵峡“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在课文《三峡》中也有类似描述:“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1)quē(2)绝巘(yǎn)(3)属(zhǔ)(4)裳(cháng)
2.(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山势绵延峻峭
提升题:
1.第一节写水疾,节奏紧凑,语速稍快;第三节写春东之水,趋于平静,故语速要慢些。
2.夏水之疾。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拓展题:
1.利用工具书标出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1)纡(yū)(2)跻jī (3)宿sù
2.这些句子朗读时怎样停顿?
(1)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
(2)常闻/峡口水疾,书记及品传/悉以临惧相戒
(3)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9三 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感受三峡山水之美,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寄寓文中的情怀。
【名师精讲】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明"范希文《对床夜语》),景物呈现于作家眼中,经过艺术化的选择提炼,再用文字描写出来,不能不带上作者的主观感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景物描写的特点。透过景物描写,看其中抒发了怎样的情,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应是我们读懂写景文的一个主要任务。
《三峡》是一篇为《水经》作注的文字,不以抒情为目的,但作者的情怀依然在文中闪烁。怎样体会文中的作者情怀呢?老师给三条建议:
1. 反复诵读
在上节课,准确朗读的基础上,我们要反复朗读,达到读通、读顺、读出味的要求。或者我们至少还要再读三遍:
①朗读课文,关注语速的变化和节奏
②朗读课文,关注写景的顺序和思路
③朗读课文,思考景物描写和情感
2. “想”入意境
在经过上述的反复朗读后,我们可以闭上眼,想读课文:
①想文中景物的样子,比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②想身临其境者会有怎样的感受,比如眼见“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夏水,或身居“林寒涧肃”之处,我们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想景中情,作者写这景物时可能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如面对“清荣峻茂”之景,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
3. 瞄准“情眼”
写景文,作者往往控制着自己的情感,很少直接言明。但也有控制不住或故意流露的语句,这些语句,我称它们为“情眼”。这些语句就成了我们窥见作者情怀的门窗。
比如文中的“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称赞之情可见;“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凄凉之意顿显。
【精练】
基础题
1.我们在朗读这篇文章时,朗读得最快的句子在第 段,朗读得最慢的句子在第 段。
2.文中写三峡,主要写了三峡的山和水,写水时作者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3.你认为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提升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最能表现作者情怀的语句有哪些?
2.用自己的话,描述“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情景。
拓展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1. 这段文字写了满井的哪些景物?
2. 你可以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 2 4
2. 夏水——春冬水——秋水,按水势从强到弱的顺序。
3.对渔民险恶生活的同情
提升题: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 每到天刚刚晴的下霜的早晨,树林里显得分外凄凉,山间里的水流也十分肃静。常常还有从高山上传来的猴子的叫声,在空旷的山谷里,悲哀宛转,很久才散去。
拓展题:
1. 高柳、土膏、水面、山峦、柳条、麦田、鸟、鱼
2.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城居者初春出游的欣喜之情。
9三 峡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背诵课文,积累文中一词多义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
【名师精讲】
文言文背诵是一个难点,也是古诗文学习的重点之一。怎么背诵呢?老师今天给大家两种方法:
1. 摘头法 这方法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很好操作,也很有效。怎么做呢?就拿这一篇文言文的背诵来说,经过上两节课,其实很多同学离背诵已经很近了。你可以试着背。背时才发现突然之间忘了第一段怎么开头了,翻开书看一眼开头,第一段就背出来了!对了,我们背诵过程中最常碰到的就是开头(包括文、段、句)的开头想不起来,把这个难题干掉了,背诵就是小意思!咋解决?一个字,摘。也就是在草稿纸上把那些让我们想不起来的“头头”们摘抄下来,咱看着这些头背。背过一遍,看哪些头不看也能背了,把它们擦掉。等擦完了,文章已经会背了。
2. 抄背法 抄着背,看似很笨。但是,通过抄写来带动看、读、思、记的大脑思维活动,边读边抄,读中有思,思中有记,反复思维记忆,真正做到了眼、手、口、脑并用,加深理解,锻炼记忆,是一种大巧若拙、充满大智慧的学习方法。明代文学家张溥,幼时天资不佳,他每学习一篇新文章,都把这篇文章抄写一遍,一边抄写,一边在心里默读。整篇抄写完后,高声诵读几遍。然后将抄写的文章烧掉,再重新抄写、朗读。如此反复进行七遍,每篇文章都读上十多遍甚至几十遍,烂熟于心,彻底领悟。他长年累月坚持用这种方法苦读,手都磨出老茧也不停笔,冬天手冻裂出血也不懈怠。并将自己的书房称为“七录斋”,把自己的文集取名为《七录斋集》。我们背古诗文,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不用抄七遍,只要认真,抄三遍你就可以背会。不信,你试试!
【精练】
基础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辨析下面文言语句中划线字的含义。(2分)自三峡七百里中 沿溯阻绝
自非亭午夜分 绝巘多生怪柏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哀转久绝
3.课文你背会了吗?用的是啥法?
提升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绝(消失)
2.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写水势盛大,又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
拓展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作6-9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2.[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3.[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
基础题:
1.(1)良:甚,很 (2)肃: 肃杀,凄寒 (3)属:连接 (4) 虽:即使
2.于,在;如果;自己 断;极;消散
3.两个方法选其一。
提升题:1.A(“隐”是“遮蔽”的意思)2.B(选文第二段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
拓展题: 1.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2.[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3.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