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看《中国人的人性》这本书,不是我买的,是先生部队里发的。
我先生,很不喜欢看书,确切的说是耐不下性子看书。但是这个人的耐心和毅力是远远超过我的,比如他能站在那里海钓5个多小时,如果不是我N次催他回家,他能一直在那钓。他用的是路亚竿,就是把线抛出去,再立马收回来。而且因为他刚接触海钓,买的是自己手动收线的鱼竿,还不是电动的。就是说这5个多小时,他站在那里,上鱼饵,抛出去,手不停地收线,再抛出去,再收线……换我,半个小时不到就要喊:腿酸,腰酸,手酸了。
像这位一本书都看不下去的人,他家里的书却贼多!我第一次去他家,看到这么多书,欣喜若狂,似发现了宝藏。我猜到他不可能自己去书店买书,就问他这些书哪儿来的。他说有的是部队发的,有的是在部队里玩游戏赢的。这答案太逗了。书拿回家不是收藏的,既然你不看,那就便宜我啦 ~
我还蛮想弄一次图书漂流的,但是我更怕我的书出去,不被别人珍惜,甚至命运是被扔进垃圾桶……不打算在海口这样的城市弄,可能年底去南京做一次放漂人。
史密斯的这本《中国人的人性》,还有个名字叫《支那人气质》,我很讨厌别人称中国为支那,这个词太具有贬义了。鲁迅先生对这本书的评价很到位:“我至今还在希望有人译出史密斯的《支那人气质》来,把这本书当成一面镜子,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得对,变革,挣扎,自做功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
翻开书,第一章就写了外国人眼中的面子问题。书中原话:“‘和事佬’也要务必仔细考虑双方‘面子’平衡问题”“命可以不要,‘面子’非保住不可”。中国也有古话:人要脸,树要皮;人活在世,就为了个面子;还有大部分女性都知道的一点:男人在外,要给他面子……面子就是在如今的中国,也还是非常重要的。要面子,说明这个人还有羞耻心,说明他还在乎外界对他的评价。
第二章是讲的节约持家,我觉得写的挺好玩的。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八大菜系:鲁、川、苏、粤、闽、浙、徽、湘。做菜的方法那就更多了:炒、爆、熘、炸、烹、煮、炖等。中国美食色香味俱全那是世界公认的,作者在书中就写了,为什么中国人能把简单的素材做那么多花色和口感。因为节约。“虽然在外国人看来,中国人的食物通常非常简单粗劣,淡而无味,甚至难以下咽,但是不能否认,他们在烹调食物和招待方面不愧是艺术大师”“即使对中国烹饪最不关注的人也熟知中国人高超的烹调技术、简单的原料、丰富的花色品种”
除此之外,还讲了当时的国人,在烹调中餐时,很少有东西浪费,基本上是物尽其用。作者举的例子是上顿吃完的剩菜,下顿接着吃,还有剩下的就倒给猫狗吃。如今,我们大部分家庭也是这样的,就上午烧一顿,剩下的菜,晚上热下接着吃。因为烧菜也是件很烦的事,也没有那么多时间,上午忙饭菜,晚上也来忙饭菜的,除非量很少。不过现在人生活条件好了,养猫养狗的作用不是用来看家捉老鼠,而是当个宠物去疼爱,粮食自然也替换成猫粮狗粮。
关于物尽其用这点,我也有个例子,就是吃西瓜嘛,西瓜肉挖下来吃,又好吃又解渴。西瓜皮可以洗干净,然后切成丝炒菜吃,味道清脆(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只能回答吃过)。西瓜籽,可以晒干后,加盐翻炒,味道就像瓜子摊上面卖的西瓜籽。拖个小板凳,兜里揣把瓜子,是乡下露天电影的绝佳标配。我所讲的这些东西都是我很小很小时候的零碎记忆。
“样样东西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盘中餐,没有什么是他们不能吃的。”看到这句时,我脑中冒出来一句话:这不是讲的广东人嘛。网上有个梗,说广东人啥都吃,还爱吃福建人。
“中国人经常在纸上题字赠送友朋,但往往以丝绸为底,松松地缝一起。他们用线缝而不用糨糊粘贴为的是受赠者日后一旦需要,可以把题字取下,绸料另派用场”这种说法倒是新奇,我从没看过也没听过。
“一般家庭里光线昏暗,他们会在两个房间的隔墙上开个小洞,摆上一盏小油灯,这样两个房间都照到了,而且还省了钱”这个方法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还形成了成语:凿壁借光。
我们每个人,只要上过学的,小时候都写过关于节约的作文,90后都会写节约用电呀、节约省水呀之类的。像作者举的这些例子,我是头一次见人家这样总结罗列下来的。
这书写的还挺有意思的,我会继续看下去。我不喜欢在网站上看到别的国家报道我国的不好,我更不喜欢看到中国人说这个国家不好。所以我一开始拿到书的时候就纳闷:我们中国人的人性,自己人都分析了几千年了,写了数不尽的著作。还用得着你一个外国人来说三道四的?还好我目前看到书中所写言辞,不是很激烈难听,只是以一个外乡人以及第三方的角度来描述了当时中国人的一些问题或者说现象。就像“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出生在这个国家, 从小接受这样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会自然而然把中国传统思想当做一个标准,去判断去衡量,而不疑有他。现在另一个国家的、长得不一样的人跑过来告诉你,你们咋是这样做的?每个人还觉得没毛病,可我们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