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他之光》(Hathapradipika) 中,十五世纪的成就者Swatmarama写道:“湿婆神列举了84种体式, 我在这里记述最重要的4个”
——他真的只详细写了4个。分别是:至善坐(Siddhasana),莲花坐(Padmasana), 狮子式(Simhasana), 君主式(Bhadrasana)。再加上此前一小节,《哈他之光》一共记载了10个“体位法”。
但《格兰达本集》(Gheranda Samhita) 却记录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动物, 就有多少种体位”——而据说,这个世界上有8,400,000种动物。
“瑜伽体式有8400万种”——关于“84”这个数字的传奇于是由此而来。百度一下, 这行短短的文字已经被转帖了千千万。这大概是中文语境里关于体式最流行的迷思。
并不是说它没有任何道理:这庞大的数字,也许只是一种关于“无限”的具象表述。
但人类的词语构建了现实。有人不停地在体式练习中寻求全新的容量和挑战,仿佛真的想要去靠近那“8400万”,有人却终年一日重复着同一个序列。也许最终缩减到只剩下席地而坐,以及有觉知的呼吸练习。
为什么会是这样?人们所练习的不都是“瑜伽”?
也许一下子你就将身边的练习者、朋友、老师分成了两个阵营:那些一成不变的,还有那些寻求新鲜的。
一部分人在意的是 “怎么练”——倒立技巧、后弯专题提升、如何无痛开胯开肩,等等不一而足。不论是文字还是海报的包装,都在灌输“这很重要”。他们教你如何有技巧地感知身体的局部、协调身体、更具目的性地调用身体。让肉体的存在更具有「功能」。
这些确实都很重要。人体就如同错综复杂的树根, 太空中盘旋的星体。“怎么练”,是去学习它最根本、最自然的规则和节律。 甚至是: 去发展它还没有被开发出来的潜能。
拉伸延展, 让腿、后背变得有力且柔软。
后弯, 打开胸和胯的前侧。
开肩, 为了肩膀的舒服和灵活。
体式可以照见我们对于自身肉体存在的感知盲点。
@Sri Dharma Mittra
当这些都被完成之后呢?
当你已经变得和杂技选手一样柔软但有力, 也能像体操运动员一样轻盈自如地倒立反转看世界。当你已经能清晰地感觉到每一寸皮肤的表面、每块肌肉的震颤。但在这之后,还有些什么?
于是,不得不问自己:“为什么练”。
假如真的练遍了那传说中的8,400,000种体式,身体变得极尽柔软、有力、平衡、可控,那么这些「功能」的获得,服务于什么目的?
主动地自我问询 (Svādhyāya)!只有这样,「为了达至瑜伽的体式练习」才真正开始 (Kriya Yoga) 。
这个「有意识的目的」,也许是为了缓解肩颈、腰背的紧张和劳损;也许是为了出出汗、让气血流动起来,让心情舒畅一些;
也许是通过提升运动的能力,获得信心?
或者, 是每天早晨的一个仪式, 一次通过呼吸对生命致敬的礼拜;
或是一次净化(Kriya)?开通身体的气息通道,为调息、打坐的练习而做的准备,
又或是, 为了一个“没有目的的目的”?只是纯粹为了「感受练习」而练。
@Sri Dharma Mittra
这些回答并无高下之分,因为“意图”数不尽。
若非如此, 也许“体式”这个练习分支也就没有必要在瑜伽的变化进程中被独立出来。
你与我,既相同又不同,在此刻,我们通过靠近不同的「目的」,达致那个共同的终点——瑜伽yug, 联结。
而这联结,也是目的本身。
现代体式瑜伽之父T. Krishnamacharya的儿子,TKV Desikachar在1995年录制的一个视频访谈里说道:
“练习是为了认识你自己, 是为了善用你已经拥有的, 是用你自己的方式面对你自己的困惑。瑜伽是联结的过程, 它的目的就是让你找到「你自己的方式」”
"The purpose of Yoga is to understand yourself, to make the best out of what you already have, and try to solve your problems using your means. So the purpose of Yoga is to give you your means. You don't need to understand the philosphy and yoga is not a philosphy, it is a dicipline. A process of linking that suits you."
无论你是“为什么练”,比起评判意图和目的的高下,最要紧的也许是:对于自己抱有的种种练习“意图”,你是否清晰?
而你所知道的“怎么练”,能否服务于这个“为什么练”的答案?
我需要学会做到劈叉、一字马、单手倒立、站立后弯抓脚,到底是为了什么?我需要做到完整捆绑的龟式、马里奇D扭转,才能进入阿斯汤伽下一个序列的练习,到底是为什么?而我想要练习完整的第一序列、甚至第二序列,又是为什么?
是因为老师告诉我一定要这样做?是因为大家都这样做,所以这些就是正确的?是因为这些方式是某一个“体系”的规定,所以我才必须遵从?
体悟、思考,一体两面。
@Sri Dharma Mittra
那「8,400,000种体式」,的的确确只是对“无限”的一种表达而已——当“联结”成为可能,你的“练习”长成什么样子,到底重要吗?
“怎么练”和“为什么练”相互渗透、为彼此服务——它们一起组成为「你的方式」。
而一个瑜伽老师(而不是瑜伽教练)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你找到「你的方式」,通过教授给你“瑜伽yug”——或者, 用Desikachar语言说:A linking process(联结的过程)。
体式, 是其中小小一环而已。
所以,最近练习得最多的体式,其实是滑板😆。
当江边吹起时而凉爽、时而燥热的夏夜之风, 当身体、呼吸、意识完全地投入到当下的此刻, 没有任何必要追问自我的所在、存在的意义。
Om sahanavavatu, saha nau bhunaktu
saha veeryam karvaavahai
tejasvi naa vadhita mastu
maa vid vishaava hai
Om shanti shanti shanti
线上1v1云练习 & 上海1v1私课开放招募添加微信: songbeiz
/ 功能觉知 /
功能性串联序列 (一) : 腰肌释放, 核心激活
/ 呼吸顺位 /
婴儿式:下腰背的呼吸疗愈
坐立前屈: 阴的伸展, 朝向西方
仰卧扭转: 非线性的,「人」之动态
/ 时间碎片 /
在海边, 变成头脑简单的傻子
那无法言说的, 令人谦卑
|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