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随性惯了,素来不喜欢被催促。但现在意识到自我监督执行力太低,总不是个办法。于是,还是得引入外界强化干点什么不习惯的。
而且我还发现自己,新来一件事,不是我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得根据现状想一下,这是什么事?我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方法是什么?有时候按想好的做,边做边调整;有时候直接做,在做的过程中会有想法,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是可以的,最终还会反省总结下。
我就不喜欢列计划,只要计划表在那里,我的心就沉重起来,没法儿专注。但是区分轻重缓急抓重点立马干就来了兴趣,体验啊对我来说太好玩了。
举例说明,我目前全职。日常任务几大块,孩子护理,吃饭,陪孩子玩,个人独处。如果我每天列个清单,那一定很糟糕,连看都不愿意看,做起来拖拖拉拉乱抓,时间和精力效率利用率超低。而如果我给自己三五天时间随便安排,通常三天以后我就开始自己给自己一天日常生活抛锚了。比如,孩子一岁以前吃喝拉撒睡是重点,那陪玩这样的就在吃喝拉撒睡时同时交替进行。孩子一岁以后,消耗精力的陪玩就成了重点,那等到孩子们都睡觉了,我的独处时间里就多了一项该怎么和孩子玩呢?是不是适当需要储备点脱口而出的东西?……有那么一句话,当我想跑步的时候,嘿!别管啦!我已经穿着跑鞋出门了!这种状态对我太合适不过了。
关于设定时间完成某一项任务,确实可以让人更专注,结果就是效率高啊。而且高频的任务切换,确实是不累的!带大娃期间非师范生的我考了个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的体会。
在有了孩子们以后,观察感知照顾他们的过程中,我就像死过去很久后重生一样,每一天对我都很新鲜。这和我潜意识里认为的,无论书本学习还是实践学习,都归于生活,这是种常态,平静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