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荒野猎人》成为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大赢家:导演伊纳里多不仅凭借该片蝉联最佳导演;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小李子)也因该片结束了长达22年的奥斯卡陪跑生涯,获得最佳男主角;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则凭借该片再度摘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刷新奥斯卡历史纪录,成为首位奥斯卡三连庄得奖者。
不过,个人觉得这部电影的主角,其实是“荒野”,是密林,是山川,是光影,是星空,是大自然,而不是“猎人”小李子。所以,我特地找了这样一张以自然为主的题头图片。
影片改编自历史上的真实故事:
休·格拉斯(Hugh Glass,1780–1833)是美国历史上一位真实的拓荒者,一个皮草猎人,也是一位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他出生于宾夕法尼亚,父母是北爱尔兰人。
在一次打猎中,他先是被一头熊殴打成重伤,而后又被利欲熏心的同伴洗劫一空,抛弃在野外等死。但格拉斯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在蛮荒之地穿行了好几个月,终于回到了安全地带并展开复仇。
影片计划拍摄80天,但周期却长达九个月,这是由于导演和摄影师执意采用真实外景和自然光进行拍摄。影片在加拿大魁北克的深山雪域里,拍摄了七个多月,拍到魁北克都没有雪了,又辗转阿根廷南部,完成了为期九个月的拍摄。
无论零下三十度的极寒自然环境,还是自然光拍摄的苛刻条件,都令这部电影在拍摄之初便被冠以“现代历史上拍摄难度最大的影片”之名。
为了顺利完成拍摄,剧组专门请来气象专家,每天分析天气情况,为电影建议取景地,甚至细化到云层厚度的变化。
莱昂纳多形容《荒野猎人》就像是一出舞台剧,演员必须“一丝不苟地彩排”,还要“疯狂地紧紧追着神奇的自然光的节奏,有些光可能就只有在这一个小时,甚至半小时才会出现”。
拍摄过程中,很多演员都说,他们每天的工作过程,就是“等光来”。时间到了,光影到了,就开演。
而九个月执拗的“等光来”,确实创造了奇迹。
影片一开始,密林寂寂、流水潺潺,我的心莫名其妙就开始狂跳,为真实外景和自然光拍摄之下,大自然那无法言说的美丽。
为什么一定要“等光来”?
为什么一定要实景拍摄?
因为我们的肉眼虽然可能被人工灯光、摄影棚和布景所欺骗,我们的大脑和潜意识却不会。
脑科学研究表示:大脑每秒钟要处理4000亿比特的信息,而我们只能意识到其中2000比特的信息。我们的注意力投射出去,就好像一个黑暗的舞台,进来的讯息不能够全部进入意识,那些没有进到意识的讯息,就全部进入潜意识——而潜意识会实实在在地影响你。
科学家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1957年,新泽西北部的某电影院,在放映《picnic》的时候,以每隔五秒钟1/3000秒的速度将“喝可口可乐”或“请吃爆米花”的字样在屏幕上闪出。肉眼是无法分辨出来这些画面的,但整个夏天周围影院的可乐和爆米花销量,分别增长了18%和58%。
所以,正如影片摄影师卢贝兹基所说:
“一道来自地面或天空的反光有千变万化的光影效果, 这是人工永远无法模仿出来的。”
所以,去看《荒野猎人》吧,这真的是一趟异常美妙的体验:密林寂寂、流水潺潺、冰川浩瀚、星空灿烂、光影斑驳、雪花纷飞……你看到的是大自然最真实的面貌;风暴声、雪融声、流水声、叶落声、鸟鸣声……你听到的是大自然最细微的呢喃。你的心顺畅地随着剧情跌宕起伏,再也不必担心潜意识里“假的、假的、都是假的”的无声呼喊。
走进影院,让我们一起坐下来——
等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