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遇到被人冒犯的情况时,常常听到有人说:“退一步海阔天空”、“狗咬你,你还要咬回去吗?”之类的话。
乍听这句话的时候,也许会想做人大度点,也没什么。可往往事后一品味,不对啊,苦的不是他,他倒是蛮好意思让我大度的!
上海交大教授窦令成揭露了这类人的“伪善”:
“现在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主要来源于有那么一拨人,惯于用圣人的标准衡量别人……”
针没扎在他们身上,他们凭什么站着说话不腰疼,还用自以为是的善良去要求别人大度?
生活实苦,如果有些伤害带来了刻骨铭心的痛,就不要委屈自己隐忍,更不要去理会那些劝你大度的人。
1
人生于世,各有所苦
列夫·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正是因为每个人的不幸都不相同,所以我们在听到他人的不幸时,往往会有一层隔膜,难以切身感受到这份不幸带来的痛楚。
所以才有了那句话:“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并不相通。”
可总有人面对你受到的伤痛,不但无法理解,还要说出各种各样让你大度的话。
这些人站在道德的高地“苦口婆心”,其实无异于扒开伤口撒盐。
“草根诗人”余秀华因为出生时缺氧,导致脑瘫,行动不便。
她高中时就被迫辍学回家,跟一个毫无感情基础的男人结婚。
她的丈夫比她大13岁,没工作没文化,脾气暴躁。发起脾气来,会按住她的头往墙上撞。
更有甚者,他还会像无赖一样在外面编排妻子,嘲讽她,侮辱她。
好在,余秀华并没有困顿在生活的黑暗之中。
用诗歌积攒了一些名气和资本后,她终于鼓起勇气和丈夫提出了离婚,想要摆脱这段从一开始对她而言就是地狱的婚姻。
丈夫品性无赖,向余秀华索要一大笔精神损失费,两人方才离婚。
原本余秀华摆脱不幸的婚姻,本该得到理解和祝福,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开始用酸溜溜的文字,讽刺余秀华忘恩负义,一朝爆红就踹开同甘共苦的丈夫。
抨击余秀华的人甚至没有了解过余秀华遭遇了什么,就凭借自己的臆想,用一种高高在上的道德姿态,训诫她。
面对这些人,余秀华终于忍不住在微博回怼:
“婚姻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你这破嘴被火烧毁了吧?你既然关心我前夫,有种嫁给他!”
不知其苦,还用一种“圣母”的姿态去劝你大度的人,其实就是在慷他人之慨,彰显自己的慈悲。
试问他连你经历过什么都不知道,哪来的资格劝你大度?
不知其苦,就劝人大度,这是一种伪善,让你觉得痛苦,让他显得高尚。
面对这样随随便便劝你大度的人,请务必远离。
2
以德报怨,君子不为
《论语》中有句话:“乡原,德之贼也。”
什么是乡原呢?就是那些遇到事情,出来和稀泥,劝导受害者:“好啦好啦,算了吧”的好好先生。
孔子认为,那些劝人大度的好好先生,实际上败坏了道德风气。
不仅如此,对那些伤害你的人,也没必要大度。
有人曾经问过孔子:“以德报怨,可乎?”
不记恨他人对我的伤害,反而给他好处,这样可以吗?
很多人都会标榜以德报怨是世间最大的善念。然而,最初被问到这个问题的孔子本人,是反对“以德报怨”的。
《了凡四训》中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吕文懿公为人宽容,饶恕了一个在他门前破口大骂的醉汉。
他却没想到,一年后,这个人胆子愈发大,屡屡犯事,最终被判死刑。
吕文懿公很后悔,说如果当时能够小小惩治他一下, 他也不至于一步错步步错,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不是所有的大度,都能换来迷途知返,你的善良,要给对的人。
对坏人的宽容,其实就是对恶的纵容。你越是容忍,坏人就越变本加厉。
所以,我们不仅要远离那些让我们大度的人,自己也不要盲目大度。
3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如果不能够以德报怨,我们该怎么做呢?
孔子给出的回答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所谓的“直”,是一种正直的态度。
在面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时,我们应当正视这一伤害,不恶意报复,也不委屈自己,而是采取正当手段给予施害者惩罚。
台州一女生受到长达10年的校园暴力,她的同学们在这十年间,造谣她“整容”、“炫富”、“私生活混乱”,甚至在她婚后这种欺凌也未曾停止。
忍无可忍的她决定站出来,一纸诉状将曾对她进行欺凌的校友们告上了法庭。
在这时,却还有人劝她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可笑的是,这样的声音,在她遭受欺凌的十年里,从未出现过。
不是任何事都可以无条件原谅,也不是任何人都值得大度对待。
有些事情,是不能大度宽容的。伤害就是伤害,那些痛苦有多难熬,只有自己知道。
对待伤害最好的方式,不是强迫自己大度,原谅伤害你的人,而是保持正直善良,从泥沼中走出来。
正直是我们的尺度,我们用它衡量一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善良是我们的初心,像一座灯塔,让我们在黑夜中不致迷失。
手中有尺,心中有光,不要委屈自己的苦,也不妄自劝人大度。
前路漫漫,愿你所遇之人皆为良善,所行之处皆化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