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心脑血管健康的人,一定熟悉这个观点:
吃红肉对健康不好。
因为它可以明显提高患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尤其是脂肪含量高的红肉。
肉里的饱和脂肪在体内会转化成胆固醇,胆固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引发心脏病和中风的首要原因。
PS:红肉是营养学上的名词,指的是在烹饪前呈现为红色的肉,如猪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是红肉,红肉中含有很高的饱和脂肪。(百度百科)
当真是这样吗?
有研究表明:食用红肉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相关性。但是,肉类的加工方式与疾病的发生风险有确切关系。
也就是说,吃红肉对健康的影响,不在肉的本身,而是我们对肉的加工方式。
为什么这样说?
-2-
从进化的角度看,人类祖先是食肉动物
在由猿变成人的时代,我们祖先的饮食构成是野果、树叶、根茎、昆虫之类。渐渐地,他们开始狩猎,或者吃那些被其他肉食动物猎杀的动物。
从死去的羚羊身上偷一点肉,或者赶走比我们小的食肉动物,用石器将肉从动物骨头上剔下来食用。
再后来,人类学会用火烹饪肉类,发明石矛、弓箭成为狩猎者。
红肉为人类提供所需热量和营养,也改变了人类的解剖结构。它让我们的牙齿变小,也没那么尖了,结肠缩短,大肠变长。让人类提升了咀嚼和消化熟食的能力。
高热量的肉类,让人类脑容量增至原来的三倍,让人类更聪明。身体中热量的储存,让他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可以说,不食用肉类,人很可能就成为不了今天这个样子。
-3-
营养学研究难度很大,我们无法获取确切答案
做科学探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观察和实验。假若要研究红肉对健康的危害,最好的方法就是分别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方案设计,实施分析,得出结论。
然而营养学的研究,开展难度之大是出了名的。比如这个研究,科学家们无法强迫实验组的人每天只吃红肉,而对照组的人全部吃青菜。还且不说人的生活方式千差万别,对实验的影响。
我们无法通过科学的实验研究得出肉类对健康的影响。
那么,科学家们只好在大规模人群中做饮食情况的调查来进行分析。
有科学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一个成年人,每天多吃一份红肉(一副扑克牌大小),则预期寿命会减少1年。
这个数据,不足以说明红肉对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性。1年,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表明,吸烟,能让男性和女性的寿命平均减少13.2年和14.5年。
另一项调查分析发现也得出:红肉与死亡或疾病的风险升高并不相关。
-4-
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远远大于红肉
人类虽然带有遗传下来的食肉基因,但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几十万年前的人类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我们不再挨饿,不再去长途跋涉追赶猎物,搜集食物。
我们平日里处于久坐的状态,严重的运动不足;我们食物的构成,以高碳水化合物、高糖、高盐、去除粗纤维的精细食物为主;还有吸烟,饮酒,生活压力……
种种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比红肉本身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要大得多。
但是!
敲黑板,划重点。
虽然食用红肉与死亡或疾病的风险升高并不相关,但食用过度加工的红肉,与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具有确切关系。
为什么?
我们几十万年前的祖先食用的肉类,只能达到用火让红肉达到“熟”的要求。
而我们现代人对肉的要求早已今非昔比,我们追求美味,要各种的麻、辣、鲜、香、甜,要让肉食的颜色漂亮,要保存的时间更长……
所以我们对肉类的加工,用尽各种的方式和添加,不厌其烦。导致肉的热量更高,蛋白质和铁的含量更少。
过度加工的肉类和只达到“熟”的红肉相比,它们最大的差异在于盐、防腐剂、化学制品的添加和烹饪方式,比如油炸、烧烤、烹煮过久。
研究表明,在过度加工的红肉中,钠含量为未经加工红肉的4倍,防腐剂含量高出50%,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为最。
这两种化合物可以杀菌,让肉类保存更长时间,并让肉类呈现诱人的粉红色。
盐的摄入与血压升高相关;硝酸盐会使血管硬化,并引发类似于糖尿病的代谢改变;油炸烧烤和过度熟透的肉食,亚硝酸盐的含量更高,大量食用或与癌症相关……
有观察发现:每天食用过度加工的红肉有可能使患冠心病的风险上升42%,患糖尿病的风险上升19%。
在人类的食物谱中,红肉依然是蛋白质,铁和维生素B12的重要来源。适量食用不会对健康造成大的影响。
注意:适量!适量!适量!但食用过多过度加工、煮得过久的肉类是不可取的。
另外,不考虑其他饮食偏好和个人生活方式,仅凭食用肉类本身,就来断定它对健康的影响,是没有意义的。
好了,此文是否对你的饮食方式有所启发呢?欢迎围观讨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