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引出两个陷阱,其一为“响应陷阱”,表现为响应速度快,响应成本高,保营收牺牲利润的片面增长。其二为“增长陷阱”,表现为市场日趋饱和,营收边际增长效益递减,成本增长高过营收增长,利润率持续下降,即高成本下的低增长甚至不增长。本土企业普遍陷入,如三一重工,振华重工,中兴等,如何避免并脱离增长陷阱,是本土企业即将大面积面临的问题。
如何脱离增长陷阱,重建优势?
作者提出得从企业运营的三大核心职能找答案。
企业三大核心职能:
1.开发个好产品(产品管理)
2.卖个好价钱(需求管理)
3.以合适的成本和速度生产出来(供应链管理)
此三大职能互为犄角,构成企业运营的铁三角。
企业要脱离“增长陷阱”就得从三大核心职能找出路,要么在产品上下功夫,取得产品差异化优势;要么把营销做得更好,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要么在供应链管理上做文章,在运营上取得成本差异化优势。作者先是抛出三条路貌似都走得通,其实未必的观点,紧接着用实际案例分析。
先从产品差异化分析,通过研发脱离增长陷阱,就是需要开发出杀手级产品,比如iPhone的横空出世让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成为历史,顺便淘汰了传统的音乐,出版等多个行业;微信的诞生成为三大电信巨头短信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余额宝几乎一夜间让阿里巴巴成为中国的“第五大银行”;小米、乐视横空杀出跻身电视机市场,这些都是通过杀手级产品避免增长陷阱的成功案例,但作者随即提出,即使是杀手级产品也难逃被模仿超越的命运,如苹果被三星赶上,加之企业创新不足,连续开发出杀手级产品的公司少之又少。
所以不能仅指望开发杀手级产品来救公司于水火中。
十多年前摩托罗拉的失败就是最好的说明。手机从模拟信号过渡到数字信号的时候,摩托罗拉反应迟缓,仓促应战,无序 匆忙推出一系列新手机,导致产品复杂度大增,以某款为例配置100多种,机壳颜色4种,软件版本30多种,显示屏电池都是非标件,最后通过开发新产品挽留公司的计划彻底失败,大大增加了产品的复杂度,牺牲了规模效益,让公司成本压力更大。
既然从产品管理下手会存在增加更多成本的风险,最后仍然无法避免增长陷阱,那么从需求管理努力呢?
在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尤其是公司的市场份额已经挺高时,要进一步增加营业额,销售能采取的手段主要有两种:要么打价格战,冒牺牲盈利的风险;要么进入小众市场,冒营收有限但成本更高的风险。两者都只能让公司在“增长陷阱”里陷得更深。如华为中兴的价格战,一方亏不起一方也没多少好处,最后双方只能理性退出。
所以,也不能指望单纯的营销手段来解决“增长陷阱”的问题。
既然研发和销售没法让公司脱离“增长陷阱”,而且它们的种种努力,如果管理不善,反倒增加了产品的复杂度,导致成本问题更加严重,那么“增长陷阱”就只能从供应链管理上找答案。
何为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包括采购,运营和物流。采购把东西买进来,生产运营加工增值,物流配送给客户,此三为供应链的执行职能。
从字面上看,“增长陷阱”是个营收增长问题,实际上却是个成本控制问题,即在营收增长放缓时,企业的成本没法成比例降低。要控制成本,则需要研究成本是从哪里来的,以便制定相应的对策,作者总结出主要来源为以下三个:
1.复杂度驱动的成本,产品、组织、流程的复杂度高则成本高
2.重资产驱动的成本,重资产运作成本高昂,投资回报率低
3.高库存驱动的成本,销售与运营协调不到位导致的高库存
针对上述三个成本根源,作者分三篇,逐章阐述相应的解决方案,总括为:前端防杂,后端减重,中间治乱,具体篇章如下
第一篇:前端防杂,强化产品管理和标化设计,降低复杂度驱动的成本。
第二篇:后端减重,提高供应商管理能力,走轻资产运作之路
第三篇:中间治乱,改善供应链计划,控制库存,有效平衡需求与供应。
如图:
前端杂、后端重、中间乱,注定成本做不下来,速度做不上去。因此需要通过前端防杂,后端减重,中间治乱来控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