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数学人的新常态
东莞市松山湖第二小学 廖东燕
【导语】
尊敬的校长,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
很荣幸,能走上这个星光熠熠的演讲台,面对一群教育路上的小伙伴,代表数学科组发言。
很幸福,因为上台的那一刻,掌声雷鸣。台下居然有那么多人都愿意用掌声捧着你,此生有幸工作在二小,知足矣!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话题是《逐梦数学人的新常态》。
◎一个场景
先来看一个场景:【PPT出示:一个场景】
视频播放:四年级集体备课的场景
这是我们四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每一周弥足珍贵的两节课,让每个老师对所教的内容了然于心,并且在备课组不断的碰撞和交流过程中,进行重新的梳理与反思,预见课堂的场景。所以说,集备,就是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与孩子们相遇!
集备,就是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在课堂上相遇!【PPT出示】
或许你会说,这只是平平常常的一个场景……其实还有一个个场景;我要说,坚持做好这一个个场景,本身就非常不平常,因为集备的质量,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质量。
(播放各年级集体备课照片)(改:照片逐一出示比较好)
一个场景……一个个场景【PPT出示】
◎一场分享
接下来我想聊的是一场分享。这一场分享就是数学结构化教学研究的分享。那什么是结构化教学呢?简单地说,就是用整体的教学内容、用结构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结构化的思维。听起来那么高大上、那么抽象,还那么专业,不如来个简单的采访吧。我想采访谁呢?
上次,一年级结构化教学总结汇报时,这两张图(播放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这一次,我决定了,一定要好好地采访采访你们。
第一个问题:你们是怎样研究结构化教学的?(一年级全部人都举手)
哇,相当积极!有请清艳小美女回答。
……
感谢您深刻的解读。(有理有据的论述。)
虽然采访的过程是这么轻松,可是他们背后浸透了奋斗的汗水。(PPT截图)比如这个学期,一年级研究《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的结构化教学,是这样展开的:
从“阅读文献、提取大概念” 开始,到“分析教材”,到“分析学情”,
到“整体架构”,到“课例设计”,到“课堂实践”,到“学习评价”,最后到“总结汇报”。(每个过程都配图)
每一步都扎扎实实,研究得非常投入!
问题2:研究结构化教学,对你的教学有什么帮助?WHY?
有请治铭回答。
……
谢谢治铭!从她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结构化教学”给教龄只有半年的老师也留下了的深刻感悟。
下面有请小杰继续补充。
……
太好了!从小伙伴们的感悟中,我看到了研究“结构化教学”的魅力所在。
再次感谢一年级组接受我的采访!也感谢你们无私分享!
所以,我要说:
一个单元结构化教学的研究历程,就是一部浓缩的课堂教学研究史。(PPT)
透过一束摇曳的花枝,我们可以嗅出满园春色。我想,一个年级的结构化研究就是我们整个数学科组结构化研究的一个缩影。数学人没有什么高谈阔论的论调,有的只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在。
数学人不喜欢高谈阔论的论调,只喜欢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在!【PPT出示】
这何止是一场分享,而是一场场的分享,更是一场场研究智慧的分享盛宴!
播放其他年级分享的照片
一场分享……一场场分享【PPT出示】
◎ 一缕心声
接下来,让我们屏住呼吸,倾听一缕心声。这里,我要讲述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成长的故事。
一年级时,我常常听见她说:我都不明白自己在搞什么,有点懵。(字幕出示,加声效)
二年级时,我常常听见她说:头有点大,我还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上。(字幕出示,加声效)
三年级时,我常常听见她说:哇,我刚才又上了一节很有趣的课,《集合》那么难,全班同学都学得兴趣盎然,好有成就感!(字幕出示并说出来)
这便是她日常课堂实践的感悟。
在平时的观课过程中,她也渐渐懂得了,每节课要把握什么。那一次,在听翟老师《小数除法》一课时,她一针见血地在我耳边嘀咕:这节课,要比较A商店还是B商店哪个更便宜,(PPT截图一个)就是要理清比较的本质,实际就是两种思路,一种就是比单价,另一种就是比总价,学生兜兜转转都绕不开这两种思路。我在心里想,好厉害的人呀,看得那么准。
在学习国家平台的课例时,她经常在我耳边惊叫:哇,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叫贴着学生的思维走。
教学设计,要贴着孩子的思维走!【PPT出示】……
这就是我听见的一位年轻教师的成长。请你猜猜她是谁?
(全体人回答)——答对有奖,稍后翁翁姐姐会在科组群内弹红包,记得领取哦!
可喜的是,在数学科组里面,像这样的年轻教师不止一个,而是一个个;相信,倾听到这种拔节成长声音的人呢也远不止我一个。
播放更多年轻人成长的图片
所以,这又何止是一缕心声,而是一缕缕“新”声,更是一缕缕拔节成长之声。
一缕心声……一缕缕心声【PPT出示】
◎一次叩问
视频也放过了,采访也做过了,故事也听过了,现在,我觉得需要来一次灵魂叩问。不叩问不知道,这一叩问,就让我想起了我们数学科的读书分享是事情来。想起了第一年的读书分享,独立阅读,说说感悟的瞬间;也想起了第二年的“鱼缸分享”,相互碰撞,相互讨论的美好时光;时光流转,转眼已经有了第三年的读书分享。我把这三年的读书分享概括为:
第一年:模模糊糊,囫囵吞枣;
第二年:说说笑笑,华山论剑;
第三年:实实在在,掷地有声。
变理论为实践,变书本的经典为可执行的流程规则,一下子便把书读出了灵魂。
读书,应该把书读出灵魂!【PPT出示】
对于《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这本书,我们科组进行了研读的分工,做出了这些生动形象的实操流程和规则,(各年级程序分享截图)比如一年级的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二年级的如何有效地开展一节课;三年级的评估流程;四年级的小组合作程序;这些流程和规则,关键是拿出来就可以用。
阅读经典,叩问灵魂。这又何止是一次叩问,而是一次次的叩问,更是一次次灵魂的拷问。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叩问!
一次叩问……一次次叩问【PPT出示】
所以,我想说:
尝试着做,你可以成为接地气的执行者;
坚持着做,你便成为了某一方面的专家;
创新着做,你会成为某一领域的卓越人士。【PPT出示】
【总结】
聊了那么多,总结为一句话:我们在朝向学习,在朝向落地生根。然后再慢慢地把根扎稳,把根扎牢。
记得一位有思想的校长说过:
新常态就是变革、变化。
新常态就是人的不断成长。
新常态就是不断地走向纵深。
新常态就是落实在每天的坚持中。
我想,此刻,新常态已经活生生地展现在你我的面前。
【结束语】
“流水不争先,靠的是滔滔不绝”。【PPT出示】
往后的日子,我们会在实践中用心提升教育教学的软技能,不断修炼自己,努力锻造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连接者:连接学生,连接情感,连接教育,连接生活,连接未来。”【PPT出示】因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星辰大海的初心,更要有将心比心的用心。【PPT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