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分裂的人,讨厌劳累,不愿费心,我觉得学习钢琴这么久,我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热爱。听到楼上的小姑娘弹琴,只觉得脑仁疼。
枯燥和贫乏的练习才是生活的真相。这样的真相在很多年后,被我虚化成一个虚荣的符号。
叮咚叮咚,我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坚信着自己的那一套理论。每天说服自己,说的多了,好像就可能变成真的。在这种自我麻痹的过程中,我似乎找到了一点这样的支柱。
变成更好的自己:
一、当然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和肯定。虚荣心得到满足,自我得以欢欣鼓舞。如果有热爱的东西,也是渴望通过这种极度的热爱和专业化得到他人的肯定。这个他人不一定是普罗大众,可能是你肯定的人,你行业内的人。
可能玩朋克的乐手不在乎你们怎么评价他,但是他会很在乎别的乐手的评价。可能古代的言官名臣不在乎自己的职位、俸禄,即使是被弄死了也要留个死谏以全大义的好名声。
二、人是一种懒惰的动物。本性就是好吃懒做,趋利避害。人没有必要回避自己的本性,我们偶尔会放纵自己,但因为有理智,所以不会像金鱼一样吃鱼食胀死,不想过早失去性命,所以会节制。所以是为了生存。
所以,每个人用各种方式和顽强的生活惯性对抗着无比艰难。学习、健身、工作包括化妆,都是在和我们的天性对抗着,作为一个自私无比、天然的人,我应该每天混吃等死,不知什么时候挂掉。我们已经在这条节制、自律的路上不知不觉走了这么远。
我承认更好的自己的概念是某种程度上对生活的屈从,我所做的许多事也是一种屈从。但屈从并不代表,你一定要把这些傻逼的世界观天天放心上,我面和心不和还不行么。
我觉得我已经可以做到一些不在乎某些人眼光了,比如那些刀逼到无助于我并且指手画脚的亲戚,比如某些说话酸不溜秋的所谓同学。有的东西我们可以试图放下,偶尔变得自私一点。少为了面子做事,尤其是父母的面子他人的面子。
但你知道我无法完全置他人眼光于不顾,反思我为人处事过于冷感,不够亲切。但我会试着去做,主动联系朋友多相处,但如果我因此失去了我生活的舒适度,那么我就会停止。
这是一个平衡的关系,我开始意识到很多事情只能你孤身一人完成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无法讨好所有人。我没办法把关心和友情给所有人,所以我希望用我的方式让你们感到温暖,人生还是有一点可以信任和坚持下去的东西。
我们无法变得完全自由,但是有时候还是可以给自己放放假,吃吃甜食,听听小歌,中国的文化好像不允许一个人太自私,对不感兴趣的邀请说不。但这种自私加上规程化的礼貌,是舒服的一般距离。
而且我觉得在这点想法上,人会变社会在变,就好像我们都会认为经历教育,这种节制的方式,是必须的。国外化妆、健身也是几乎人人都认为需加之于自己的节制,以后也许也会成为一种必须。
我们与社会大环境不同,对抗这种社会的巨大惯性,自然会痛苦,是因为我们潜意识告诉自己优胜劣汰,我需要在生存竞争中胜出,即使自己没有意识到,我们确实在这么做着。
所以,我只能说变成更好的自己只是一种说法。真实的是背后的竞争逻辑,我们同时也不是傀儡,为了偶尔原始的愉悦,也可放纵一下,不然怎么有酒精这样的东西呢,圣人也要做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