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春节即将到来,刚刚过去的圣诞节里,很多做父母的,一方面是自己心里暗自想抵制住洋节的影响,认为圣诞节本身是一种宗教的节日,另一方面,却又不希望打破孩子所希望的,这世界上真的有圣诞老爷爷存在的这种童真。
匆忙的生活,本就已经很现实了,能让孩子有一个可以有的希望难道不好吗?
于是,孩子所期盼的圣诞老爷爷,居然就真的存在着了,在他们睡醒一觉之后,都收到了自己心仪的玩具。
圣诞爷爷原来真的在,而且还这么的了解我,我想要什么他居然都知道。
其实,相较于这种保护孩子的那份童心的行为,我更关注到的是孩子的玩具这件事情。
从孩子出生以后,吃喝拉撒睡,每一项支出都倾注了父母的心血。
尤其是玩具这件事,孩子每成长到一个阶段,就考验着父母们到底给予他们什么样的玩具才是适合的。
记得我看到过的一篇文章,里面说玩具越少的孩子,才更聪明。
我开始迷茫,到底什么样的给予才是正确的,最好的,毕竟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谁又愿意轻易的错过。
相信现在的父母也绝对不会轻易的说,看看咱们小时候能有什么玩的啊,男孩子都是自己做弹弓,做刀枪棍棒,玩摔泥,玩斗鸡,女生就扔骨节,跳皮筋,跳房子,玩过家家。
你们看,咱们不也没什么玩具嘛,我们照样不是长的很茁壮嘛。
那到底怎样才能合理的给孩子一件合适的玩具呢?
1、到底该不该让孩子轻易的得到
不得不说,现在的玩具,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但如果轻易的就让孩子得到了,那他是不是就把拥有一个玩具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不要,你得给我买,我要了,更得给我买。
把一切当做想当然了,今天看到这个小朋友有个这个玩具,他要个一样的,明天看到那个小朋友有一个,他又要个一样的。
虽说,现在的家长也都尽量会满足孩子的要求,但轻易的就让他得到了,他是不是就会不懂得爱惜和珍惜。
长此以往,他就会觉得,一味地索取,远比经过自己的努力再去获得容易的多。
2、自己创造才是最好的
又说回,为什么玩具少的孩子,才会更聪明呢?
因为玩具少,他的选择就少,可以更多的关注在一个玩具上,不会玩一会儿这个,突然想到另一个。
或者,因为玩具的可选择性少,就必须需要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来,他需要自己来创造出适合自己的玩具来。
这样,就和我们小时候自己动手造玩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吧。
可是,问题是,现在的孩子,都比较孤单,谁会有更多的时间和伙伴在一起?
更多的时间里,他是一个独自玩耍的阶段,动手也需要环境和伙伴的相互配合。
所以,回到现实,最好是合适的玩具,加上合适的创造,最好二者很好的结合,才能创造更好玩的玩法才是王道。
3、有效的陪同是什么样
现在都在强调,孩子的玩伴少了,孩子们野的时间少了,除了他们在幼儿园和学校的时间,更有效的陪同,只能是父母来做这个角色。
不要把孩子简单地扔给玩具,买再多的玩具,却不陪同他,我觉得孩子的内心,这个玩具也失去了它的活力。
更好的状态,就是借助现有的玩具,和孩子一起玩起来。
当然,作为合格的父母,也得跟上孩子的步伐。
比如你和一个9岁的孩子,一起玩小拨浪鼓,估计也敲不起什么大风浪来。
关注孩子的玩具,同时,也要自我成长,你才能带领着孩子玩好属于他的玩具。
4、谁动了我的玩具
记得在《谁动了我的奶酪》里,嗅嗅和匆匆,凭借着快速的确定目标,确定自己想要的,在迷宫里很快地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奶酪。
而哼哼和唧唧,哼哼虽然走了一些弯路,却也找到了新鲜的奶酪。最终,只有不求变化的唧唧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守着自己那一点点不再新鲜的奶酪。
孩子的玩具,也好比一个想要得到的那个奶酪。
首先,是确定自己想要的玩具类型,准确的告知,这才能让父母去权衡,并给予回馈。
再者,不断地寻找新的玩具,就是他们寻找新的奶酪的过程,一个孩子喜欢的东西不可能一成不变,他需要成长,需要改变,需要进步。
最后,在每一个认真玩玩具的过程,都是一个自我肯定的过程。得到一件得心应手,自己可以征服的玩具,吸引自己的玩具,总会让这些小妖魔们,暂时的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
所以,是谁动了孩子们的玩具,准确的说是大人的引导,牵动了孩子们对于玩具的选择与取舍。
5、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我现在还记得一个很温情的电视广告,广告里,那个孩子在自己的小猪储蓄罐里认真的攒着零钱,一块又一块的钢镚,被孩子认真地放进去。
孩子的爸爸每天都在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努力地在外拼搏。
孩子终于攒够了一些钱,他捧着这些钱,小心翼翼地递给爸爸,他说“爸爸,我能买你一天来陪我玩吗?”
是的,每一个孩子,心底里最最渴望的,依旧是父母的呵护与陪伴。
这个时候,很希望那些爸爸们,妈妈们,能放下身段,放下工作,能和孩子一起玩起来。
再多的玩具,也需要和爸爸、妈妈的一起分享,这才能让玩具更有趣起来。
孩子,其实真的就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你面对着他传递了些什么,他才能输出些什么。
给孩子以玩具,还孩子以童年,让孩子的童年里,不仅有玩具,还有爸爸,妈妈的爱,这才是最完美的童年。
谁动了孩子的玩具?
其实,你可以完全地还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