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书的世界与生意的世界一样,不但要懂得达成共识,还要懂得提出方案。
书里的提案,也就是主旨,也是一种声明。那是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某件事的判断。
找出作者的主旨(propositions)
但是读者却要先与作者达成共识,才能明白作者的主旨是什么,以及作者所声明的是什么样的判断。(这与商业上的过程正好相反。商人通常是在找出提案是什么后,才会达成共识)
作者的主旨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就只是在抒发个人想法罢了。
如果是《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个主题)让我们感兴趣,而不是作者(艾德勒、范多伦)本身,那么我们肯定不知想要知道作者的主张是什么,还想知道为什么作者认为我们该被说服,以接受这样的观点。
各种论述(arguments)
一种说法总是受到许多理由、许多方法的支持。
因为对我们这些离开学校的人来说,我们了解到,如果我们还想要继续学习与发现,就必须知道如何能让一本书教导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想要继续学习,“那么”我们就要知道如何从书中,从一个不在我们身边的老师那儿学习。
一个论述总是一套或一连串的叙述,提供某个结论的根据或理由。
我们从共识谈到主旨,再谈到论点,表达的方法是从字(与词)到一个句子,再到一连串的句子(或段落)来进行说明的。我们从最简单的组合谈到复杂的组合。
一个主动的读者,不只会注意到字,也会注意到句子与段落。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发现一个作者的共识、主旨与论点。
分析阅读第二阶段的目的是诠释作者的意图,这似乎和分析阅读第一阶段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分析阅读第一阶段的目的是掌握结构大纲。我们原先从将一本书当作是个整体,谈到书中的主要部分,再谈到次要的部分。
束腰的主要部分,与主要的段落都包含了许多主旨,通常还有许多论点。
因此,这两个过程,掌握大纲与诠释意图,在主旨与论述的层次中互相交集了。你将一本书的各个部分细分出来,就可以找出主旨与论述。然后你再仔细分析一个论述由哪些主旨,甚至词义而构成。等这两个步骤你都完成时,就可以说是真的了解一本书的内容了。
句子与主旨
主旨与论述是逻辑的单位,也就是思想与知识的单位。
一个字可能代表多重的意思,一个意思也可能以许多字来代表。
字与意思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对一的。在应用这个规则时,你会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认为在语言及思想或知识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
句子与主旨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本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在谈论主旨。有时候,一些句子在表达的是疑问。它们提出的是问题,而不是答案。主旨则是这些问题的答案。主旨所声明的是知识或观点。
表达这种声明(主旨)的句子是叙述句(declarative),而提出问题的句子是疑问句(interrogative)。其他有些句子则在表达希望或企图。
除此之外,并不是每一个叙述句都能当作是在表达一个主旨。这么说至少有两个理由。第一个是事实上,字都有歧义,可以用在许多不同的句子中。
另一个理由是,所有的句子并不像“阅读就是学习”这样单纯。
但就算用字没有歧义,一个复合句也可能表达一个或两个主旨。一个复合句其实是一些句子的组合,其间用一些字如“与”或关联词语如“如果……就”“不但……而且”来进行连接。
一个复合句与一小段文章段落之间的差异可能很难区分。一个复合句也可以用论述方式表达许多不同的主旨。
马基雅维里(Niccolo Machiavelli)的君主论(The Prince)中有一个有趣的句子:一个君王就算无法赢得人民的爱戴,也要避免憎恨,以唤起人民的敬畏;因为只要他不剥夺人民的财产与女人,他就不会被憎恨,也就可以长长久久地承受人民的敬畏。~在文法上来说,这是一个单一的句子,不过却十分复杂。
这个句子至少表达了两个主旨:(1)一个君王应该要引起人民敬畏的原因是,只要他不被憎恨,他就能长长久久地被人民敬畏着。(2)要避免被人民憎恨,他就不要去剥夺人民的财产与女人。
在一个又长又复杂的句子里,区分出不同的主旨是很重要的。不论你想要同意或不同意马基雅维里的说法,你都要先了解他在说的是什么意思。
除非你能在一个复杂句中辨认出不同的主旨,否则你无法判断这个作者在谈些什么。
不只是一个单一的句子可以表达出不同的主旨,不管是有歧义的句子还是复合句都可以表达出不同的主旨,而且同一个主旨也能用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句子来说明。
对一个阅读者来说,有一些文法的知识是必要的。除非你能越过语言的表象,看出其中的意义,否则你就无法处理有关词义、主旨与论述——思想的要素——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六个规则是: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分析阅读的第七个规则是: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找出关键句
从一个读者的观点来看,对你重要的句子就是一些需要花一点时间来诠释的句子,因为你第一眼看到这些句子时并不能完全理解。
从作者的观点来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
但作者沟通的主要核心是作者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作者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因此要掌握住重点,就要从文章中看出浮现出来的重要句子。
有些作者会帮助你这么做。他们会在这些字句底下画线。他们不是告诉你说这些是重点,就是用不同的印刷字体将主要的句子凸显出来。
有少数的书会将主旨写在前面,用很明显的位置来加以说明。
圣托马斯·阿奎那写的《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解说重要句子的方式也是将这些重点特别凸显出来。他用的方式是提出问题。
除了这些特别标明重点、提醒读者注意哪些地方很需要诠释的书之外,找出重要的句子其实是读者要替自己做的工作。
阅读的一部分本质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怀疑是智慧的开始,从书本上学习跟从大自然学习是一样的。
另一个找出关键句的线索是,找出组成关键句的文字来。
词义组成了主旨,主旨中又包含了词汇。如果你知道这个字要表达的意思,你就能抓住这句话中的主旨了。如果你了解了一句话要说明的主旨,你也就是掌握了其中词义的意思。
如果你能依照顺序找出这些前后相关的句子——找出有始有终的顺序,你可能就已经找到那些重要的关键句子了。
除非你知道怎么运用,否则线索对你来说是毫无用处的。
许多人认为他们知道如何阅读,因为他们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但是他们经常在错误的地方暂停,慢慢阅读。他们会为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而暂停,却不会为了感到困扰的句子而暂停。
一方面你会对作者本身,或对作者的语言,或作者使用的文字感兴趣;另一方面,你想要了解的是作者的思想。
一定要记清楚:我们所讨论的这些规则(截至目前,已经讨论了分析阅读的前七个规则)是要帮助你理解一本书,而不是满足你的好奇心。
找出主旨
找到了重要的句子后,你还必须找出每个句子所包含的主旨。
当你发现一段话里所使用的文字的意义时,你就和作者找到了共识。同样的,诠释过组成句子的每个字,特别是关键字之后,你就会发现主旨。
再说一遍,除非你懂一点文法,否则没法做好这件事(找出主旨)。
在找出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与句子所阐述的主旨之间,只有两个不同之处。一个是后者所牵涉的内容比较多。
另一个不同是,复杂的句子通常要说明的不只一个主旨。要熟练地找出主旨,就需要常常练习。
试着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找出一些复杂的句子,用你自己的话将其中的主旨写出来。列出号码,找出其间的相关性。
“用你自己的话来说”,是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
理论上,你应该能用完全不同的用语说出同样的意义(当然,是有不同层次和精确度的)。但是,如果你无法放下作者所使用的字句,那表示作者所传给你的,只是这个“字”,而不是其“思想或知识”。
要把一句英文翻译成另一种语文,就更不是口语的问题了。你所造出来的新句子,并不是原文的口语复制。就算精确,也只是意思的精确而已。
如果你说你了解作者在说些什么,却只能重复作者所说过的话,那一旦这些主旨用其他字句来表达时,你就看不出来了。
一个作者在写作时,可能会用不同的字来说明同样的主旨。读者如果不能经由文字看出一个句子的主旨,就容易将不同的句子看作是在说明不同的主旨。
这里涉及主题阅读——就同一个主题,阅读好几本书。不同的作者经常会用不同的字眼诉说同一件事,或是用同样的字眼来说不同的事。一个读者如果不能经由文字语言看出意思与主旨,就永远不能进行相关作品的比较。
你能不能举出一个自己所经历过的主旨所形容的经验,或与主旨有某种相关的经验?
如果你没法就这个主旨举任何例子或进行任何说明,你可能应该问问自己究竟是不是真的弄懂了这个句子在说些什么。
并不是所有的主旨都适用这样的测验方法。科学(作品)的主旨,通常需要去实验室做实验来验证你是否明白了。
除非你能展示某些与主旨相关的,实际或可能的事实,否则你只是在玩弄文字,而非理解思想或知识。
举个例子:“除了实际存在的事物,没有任何东西能发生作用。”这是一个主旨。对这个主旨最浅显的理解是:如果某个东西不存在,就不能有任何作用。
但是,仅仅做到这点还不够,你还必须能够举出这个主旨的例证,如:只靠可能会下的雨滴,青草是不会滋长的;或者,只靠可能有的储蓄,一个人的存款账目是不会增加的。只有举出了一个主旨的例证,你才算真的抓住了主旨。
“口语主义”(verbalism)的弊端,可以说是一种使用文字,没有体会其中的思想表达,或没有注意到其中意指的经验的坏习惯。那只是在玩弄文字。
找出论述
指导我们进行分析阅读的第七个规则的逻辑单位,是“论述”——一系列先后有序,其中某些还带有提出例证与理由作用的主旨。
在任何一本书中都有许多段落根本没有任何论述——就连一部分也没有。
分析阅读第七个规则的另一种表述: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要去架构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
一个好的论说性书籍的作者会想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隐藏自己的想法。
一本好书在论述进行时会随时进行摘要整理。
达尔文 《物种起源》 “精华摘要与结论”
顺便提一下,如果在进行分析阅读之前,你已经浏览过一本书,你会知道如果有摘要,会在哪里。当你想要诠释这本书时,你知道如何善用这些摘要。
但是对一个用心阅读的人来说,最好的法则还是将每个论述的步骤都说明得一清二楚。
如果这本书有一些论述,你应该知道是些什么论述,而能用简洁的话说出来。
如果你能在阅读任何一本书时发现这些论述,你就不太可能会错过这些论述的先后顺序了。
对于论述,你用不着像是一个逻辑学者一样来研究。
我们前面说过,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能让大脑不断地活动,能跟作者达成共识,找到作者作品的主旨,那么你就能看出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了。
应用分析阅读的第七个规则的一些小贴士:
首先,要记住所有的论述都包含了一些声明。如果你先找到结论,就去看看理由是什么。如果你先看到理由,就找找看这些理由带引你到什么样的结论上。
其次,要区别出两种论述的不同之处。一种是以一个或多个特殊的事实证明某种共通的概念,另一种是以一连串的通则来证明更进一步的共通概念。前者是归纳法,后者是演绎法。
伟大的心理学家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的《心血运动论》(On the Motion of the Heart)
有时候,一个主旨是有可能同时被一般经验的推论,及实验两者所支持的。有时候,则只有一种论述方法。
第三,找出作者认为哪些事情是假设,哪些是能证实的或有根据的,以及哪些是不需要证实的自明之理。
换句话说,每个论述都要有开端。基本上,有两种开始的方法:一种是作者与读者都同意的假设,一种是不论作者或读者都无法否认的自明之理。
近来,不言自明的主旨都被冠上“废话重说”(tautology)的称呼。
这种不言自明的主旨是不需要再证实,也不可否认的事实。
普通观念(Common notion)
找出解答
分析阅读的第八个规则:找出作者的解答。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诠释一本书的内容)的规则(包括分析阅读的第五至第八个规则):
分析阅读的第五个规则: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分析阅读的第六个规则: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分析阅读的第七个规则: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分析阅读的第八个规则: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有解决的。在没有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