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艺界人士的红楼梦PARO#
此开卷第一回也。
列位看官:你道此脑洞从何而来向何处去?说起根由一派荒唐,细按索隐也无多趣味。故在下将此来历隐去,也使得阅者开门见山,不拘泥于考据训诂,博列位看官一笑也,若无可乐之处,在下……遂带小姨子跑路之。
此卷中凡用“雷”用“慎”等字,是提醒阅者提防后文中轰雷劈下,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原来上古洪荒之时,天地混沌四野苍凉,自墩头山北行三百五十里又有一山,名曰钩吾,中有一兽,其状如羊身人面,虎齿人爪,名曰狍鸮,又名饕餮,传说为上古缙云氏之子,嗜食(注:什么都吃)。钩吾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人欣羡之,曰:“金玉满堂”,但因坊间传闻山中猛兽性情凶狠贪婪、好吃懒做、神秘莫测,故不敢亲近一二,时日一久,世人渐遗之。
谁料想那山中饕餮自经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之后,灵性已开心窍皆通,因见上古诸人诸物或飞升或消弭,独自己偏居于钩吾山中蛮荒之地,明明生的活泼可爱却只得形影相吊,不禁自怨自叹,时时悲号。路人闻之,悚然慌乱,复加惧钩吾山矣。
一日,正当小饕餮嗟悼自身孤茕之际,俄见一牛一獾远远而来,老獾立于牛脊背上,眉飞色舞、神采奕奕,与老牛说说笑笑来至钩吾山边,坐于山间松树下一泉流边高谈阔论,先是扯些飞升顿悟不着边际的神道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三万丈中种种繁华风物点点风流儿女,此饕餮听闻,不觉凡心大动,也想到他们二者所言之“红尘”处受一番这人间事世间情。
饕餮凡心一动,便大大方方向那老牛说道:“嘿!老牛、老獾,我手短腿短,这就不方便见礼了,只是方才听你们二个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红尘里春华秋实,心中甚是向往。在下虽形质粗浅,性灵却自认算得上“通透”,今见您二位仙形道体,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若蒙发慈悲一点,携带在下往那红尘三千丈中游乐一番,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些时日,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老牛听完,憨憨一笑道:“善哉,善哉!仙家日月闲,相逢醉梦间。渔舟容易入春山,绮窗纱幌映朱颜。你我有缘相逢,又见你生的憨直可爱,故好心所劝,’仙形道体’不过皮囊一副枯骨一堆,瓠因无用弃,木为不才全,凡俗之事如何比得如今山中雅趣林泉高致,我观阁下骨相天生一派林野风气,并非市朝之徒,何必空想那缥缈红尘中的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
老牛好心一番劝告,却不得入小饕餮耳中一句,它凡心已动,听闻老牛不愿携带同游,便垂眉扁嘴,俨然一个萌系表情包。
同行老獾见小饕餮神色黯然态度真挚,表情更是亲切可人,便劝阻老牛道:“试问西来老朝散,可能同志便相收。既有缘得见,不妨便携上他承受一番凡间俗物,只是生生之谓易,易以到阴阳,人各有命、富贵在天,红尘三万丈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明朝黄土陇头送白骨,因缘际会,变数其多,不可强求。”
饕餮因老獾说项而大喜,一时耳瘸,错将“因缘际会”当“姻缘机会”,又听闻“其多”一语,便十足浮想联翩,也不听得老獾老牛其后一番劝告,獾牛其后所言,便从此散佚。
老牛老獾见饕餮心不在焉,不禁憾然。老牛说道:“此物虽目光囧囧,但心思活络恐为不祥之兆。”老獾笑道:“凡仙灵之物,五百年来必有一劫,此地偏远,想来此饕餮也不曾历劫渡难,若在凡间有所遭遇,无论吉凶,都是命数所定。到终了之日,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抔净土掩风流。”
老牛听了,便不再阻拦,只是一副冷淡袖手的模样,任由饕餮踮脚爬上自己脊背,亦不阻拦。随即载起谈笑晏晏的老獾与饕餮,便形表端正一派清虚气象走入红尘之中。
后来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又来一个钟书先生,博闻强记出口成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正四海漫游探求学问,欲访昆仑群山蓬莱仙岛,恰迷障于钩吾山间,忽听得山中有人(?)放歌,又有铁绰板铜琵琶相伴,钟书生素有过目不忘之巧,听得歌中所唱,分明就是饕餮下凡后的一段故事,便性静情奔,文不加点,作下诗评数首,此处将将略过,不作赘述。
再有十数年后,人间一怪兽哥斯拉素有修仙脱俗之志,听闻钩吾山乃世外仙地,遂欣而往之,于山石间见钟书先生属文,脑洞排山倒海纷至沓来,便于脑中补完一出披红挂绿、俗不可耐之陈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