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境界?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与精神修养。人的境界是不一样的。人的境界有高有低。人们总希望自己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与精神修养,也就渴望提高自己的境界。但提高境界谈何容易。一个人的经历和悟性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一般来说,人有一些经历,才能有一些认识。(当然,还有阅读的途径、现实中他人的经验等可供参照)没有经历,有些认识很难领略到。在人的精神境界提高过程中,悟性是一个重要的元素。经历了,未必深入思考,也不一定从中顿悟。因而,人生境界的提高是很艰难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不停地思考,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方可达到高境界。
清代鸿儒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就是境界修行的层次与方法了。一个想修道、悟道之人,有了方向,有了方法,一直坚持,就有到达高境界的可能。
我还想到,民国时期,一代才子李叔同出家后,人们对他出家的动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他的子弟丰子恺在《我与弘一法师》中作出自己的解释。提出人生的三个境界。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指衣食,精神生活指学术文艺,灵魂生活指宗教。通过人生三境界,又引申出人生三层楼之说。详尽阐述了人生三种境界的具体内容。既对李叔同的出家提出了合理解释,又对更多人认识人生境界提供了参照。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我感受到过天人合一的境界。我曾透过文字看到一幅幅画面。如李木生老师的《灵之舞》,《雪花摇曳的真恣》等。人与物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谓天人合一。没有这种境界,形不成这种文字。
我也见过无人之境。这是一种屏蔽到一些障碍的修为。面对现实,鲁先圣老师有这样的认识:“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对你充满友善,有人喜欢你,也有人不喜欢你。重要的是,当遇到对你不友善的人,你是否能够目不斜视、心安理得、从容若定、如入无人之境。”对一些障碍,要修养到目不斜视、心安理得、从容淡定的无人之境才好。人生苦短,有很多重要事要做,对一些人、事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睚眦必报。消解人与人之间的针锋相对,充满敌意,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谐,才能做到“青山不问人间恩怨”的无人之境。人认知的差异,思想的不同,注定想完全达到“一笑泯恩仇”,是困难的。只能以大的心胸实现一部分。
只有参悟到一些境界,才有可能达到这种境界。人生的境界有很多,一步一步领悟。必能有所收获。
作者简介:
王海青,1981年生,山东省济宁市人。小学教师。现已创作作品700多篇(首)
。作品见于《山东电大报》、《山东教育》、《快乐写作》、《山东文学》、《心天地》等刊物。作品受到多个公众号认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