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西北采风了,途经兰州。朋友知道后,艳羡地祝我“玩得痛快!”同时不忘戏虐地说上一句:“替我吃一碗正宗的兰州拉面吧。”虽然数度路经兰州,但我从没有正式“下过马”,对兰州的了解,也仅止于一碗传说中的正宗兰州拉面。
兰州古称金城,隋开皇元年设兰州府,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可以想见当年内地的商贾西出嘉峪关之后,一路风尘,满目荒凉,经过风餐露宿历尽艰险之后突然之间到了兰州,一个热闹繁华的所在地,吃上一大碗牛肉拉面,抽上几口兰州地产的烟丝,休顿之后的那份满足。这是他们赖以卯足精神继续西行的埠头。
下了火车,已是傍晚,当地向导径直将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们带向市区的一个面馆。一路上高楼林立,霓虹闪烁,道路宽敞整洁,俨然是一座不夜城,这哪里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西部,分明是灯红酒绿的“夜巴黎”景象。我注意到这个面馆的招牌上有三颗星,应该是比较正宗上档的一家兰州拉面馆了。说是吃拉面,先上的却是冷盘、炒菜和木盆盛的米饭。大家也顾不得纳闷,只好先吃起来。后来在别的饭店我也吃过几次米饭。西北的米饭好像都是用籼米蒸的,也许因为高原气候,都蒸得半生不熟,对于吃惯精米白面的内地人未免难以下咽;兰州及西北地区用面皮、粉丝配的菜比较多,有时甚至连面条里也加粉丝。烹调则比较简单,料理大多仅佐以基本的油盐醋,即便是兰州城里五星级的“全顺楼清真大饭店”也如此。面馆里有一道菜是脍炙人口的,赢得了满座的赞许,那就是黄豆炖牦牛肉,牦牛肉是小块的,与黄豆粒一起炖,有少量的酱油和香料,炖得烂熟,肉香与豆香交织,吃起来回味悠长。正吃之间,服务员将传说中的正宗兰州拉面一碗碗地端上来。大家立即停箸,竞相端面。盛面的碗很大,汤几乎平到碗面,大概是原汁的牛骨上汤,味道很足,面条也很劲道,吃起来非常爽口,拉面上撒有切得很小的牛肉丁,感觉的确与内地的不同。辣椒是放在桌上的,可以随意添加。据说西北干旱少雨,小麦耐旱性特强,长出来的麦穗也与内地的不同,加上西北面食师千年以来的手艺传承,才造就了兰州拉面的美誉。一碗面吃完,意犹未尽,旁边的服务员就笑问,再要几碗?同桌的夏老师警惕地再三询问,多少钱一碗?怕被饭店斩了。哪知服务员爽朗地回答说,添多少碗都不要钱,别浪费就行。弄得夏老师为自己的警惕不好意思起来。这个面馆,体现着西北人的豪迈和慷慨。
在甘南,我们去清真的羊肉面馆吃饭,点的是羊肉烩面皮,面皮擀的很厚,块子也大,切的很厚的羊肉是铺在上面的,桌上有大朵的生蒜供大家随意取用。这情形颇有些像内地的羊肉馆。但内地羊肉馆的门口不会有切成大块的带骨熟羊肉待售——在西北,这就叫著名的“手抓羊肉”。大块朵颐,吃起来肯定过瘾。这种被我称之为“粗犷豪迈”的吃法新疆也有一个,叫“大盘鸡”。大块的鸡肉,大块的土豆配以辣椒,炒好了盛在一个特大号的盘子里,服务员端过来往你桌脸前一撴,那雷人的感觉可想而知。但据说,“大盘鸡”的发明地不是西北而是西南的四川人,只是在西北流行而已。聪明的四川人已经将“大盘鸡”和他们的川菜文化渗透到包括西藏在内的所有西部地区。
西北的饭菜大多是粗线条的,这也许有历史的渊源,毕竟兰州只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临时落脚点,东来西去的商贾都忙于赶路,热辣,汤水,便于携带就行,所以面饼、面皮、拉面……等等,就成为西北的主食。大家都在路上匆匆,谁有过多的时间和悠闲的心情停下来吃那么精细的饭菜呢。
10.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