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张惠妹把《原来你什么都不想要》唱响大江南北时,K歌房里总有人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撕心裂肺地把这首歌唱起,唱的是歌,说的是心里话,想要传达的是内心最想说的话。
歌词讲述的一个女子对一个男子付出了太多的感情之后,比起形式上的浪漫,她更想要的是对方多一点点的爱和关注。奈何总是太难,所以,付出与得到难成正比,便衍生了很多的纠结和贪心。每当女子向男子提出想要对方的爱时,对方能够给的回应就是沉默。
最终,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女子终于领悟到,一辈子的承诺和物质上的满足,都抵不过在脆弱时对方的一个肯定。无奈之下,女子只能说出,原来对于男子而言,他什么都不想要,所以他给不了女子想要的回应。
台湾作家李欣伦今年也出了跟这首歌同名的书籍《原来你什么都不想要》,书中讲述的都是关于女子的故事,或许看的时候我们能够跳开局面,仿佛在看另一个人的人生,细品之后,其实字字都关于你我她。
看这本书的时候,笔触间,我们都可以察觉到一种平静。可是,越是平静之下,我们越是觉得很压抑。因为那是一种无能为力,仿佛我们身陷泥沼,无论你怎么挣脱,我们都逃不出来。甚至,挣扎得越厉害,反而会陷得越深。
原来你什么都不想要,更像是一句还没说完的话,可是,下一句话的内容,你是否有勇气把它补充完整呢?
一个女孩子的人生轨迹是什么样子的呢?生命最初的开始又是如何的呢?每一个女孩子,最终会走上的路又是哪一款的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仿佛都有答案,但又仿佛依旧没找到答案。
从古至今,“母凭子贵”的思想从古代帝王到平民百姓都是如此。所以对于很多女子而言,一举得男仿佛可以证明她在一个家庭中的地位。如果生的是女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不仅女孩子会哭,母亲也会哭泣。哭自己的不争气,哭肚子的肚子的不争气,哭命运的不争气。哪怕在今天医学已经向我们表明,生男生女并不是由女子决定的,最大的作用来自男子,却依旧有很多人偏执地把这一切归咎在女性身上。
书中讲述的很多片段,其实大家都不陌生,甚至很多时候就在我们身上,或者我们身边人身上。
从结婚,到怀孕,到孩子出生之前,大家对你的祝福都是“早生贵子”,却没有人说“早生贵女”,所以哪怕你很怀疑,这种祈愿式的祝福是否真的会让你生一个男孩子出来。所有人依旧选择默默地笑纳。
然后孩子出生,如果是女孩子,或许你便收不到别人的祝福了,虽然大家嘴里还是说,没事,过几年再生个男孩,凑个“好”字,然后就各自离开了。
从头到尾,没有关注你刚从鬼门关走了一趟出来,也很少有人体谅你的筋疲力尽。
女儿在养成的过程中,今天的我们,和男子一样拥有上学,工作的权利。可是上学的那段时间,家里的人会要求你学习成绩要好些,因为家里有很多亲戚有很多跟你同龄的人。作为长辈的谈资,你的学习成绩好,你便能收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此时的你应该是最自由的,因为除了学习,没有人会把那些关于大人的事情压在你身上。
在大人的眼里,你也只是一个孩子。所以当妈妈们在客厅里谈论着女子结婚后的很多辛酸与无奈的时候,你可以在旁边听,因为大人们觉得,反正你也听不懂。
再后来,读书了,工作了,工作的好坏别人也会谈,工作忙不忙碌大家也会谈。更离不开的就是你是否已经婚嫁,是否一举得男,是否把孩子养得优秀伶俐。
就像书中讲到的那般,两个女孩子,从小就活在亲戚的比较中,一个女孩子从小对另一个女孩子就是实力上的碾压。后来,处于弱势的女孩子在成年后早早就结了婚,生了儿子,所以在后来的谈资中,处于弱势的女孩子马上逆袭为人生赢家,而曾经比较优秀的女孩子在别人看来就是失败者,因为她还是没有步入婚姻,还是没有生个儿子。
当女孩子前面奋斗了许久,终于走上自己想要的路时,却被告知,你之前的一切都是没意义的。
而步入婚姻的女子,今天的我们,大部分人不再是家庭主妇了,所以在奋斗自己事业的同时,家里的所有事情依旧是你的,和丈夫没关系。打扫卫生,照顾孩子,照顾老人等等,在你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之后,这些都是你要去完成的。甚至,你晚回去一分钟就会受到家庭成员的谴责。
就像书中的那位女子,生完孩子之后,好久没自己的独立空间,请人照顾孩子两个钟,自己跑出去看一场电影。回家后,家里人把孩子直接丢给她,还指着她说,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的时候,你怎么好意思独自快活。
可是,孩子,并不是她一个人的孩子啊。
诸如种种,在作者的笔下,平静地记录着,慢慢地写着,看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小场景,看到生活中某一些片段,可是看着看着,却觉得越来越心酸了。
陈嘉桦在她的那首《想念自己》中唱道:
能不能回去,过去的自己;
怎样才能回去,过去的自己;
好想念自己,那个快乐的自己。
曾经的你,什么都想要。明媚的自己,优秀的自己,幸福的自己。上学时,成绩优秀的自己;毕业后找到理想工作的自己;谈恋爱的时候,喜欢的人也喜欢自己;结婚后,幸福美满的自己。那些都是我们从小到大生出来的对生命的各种美好的追求。
后来,后来,后来.......
你对生活是否依旧可以保持这般的追求呢?走过半生,有的人大概会觉得,早知道是这样子,当初最开始的时候,就什么都不要了。
天黑以后,天亮之前,夜深人静的时候,最是想念眼神清澈的自己。
书中的女子,读者虽然心酸,但是却依旧勇敢。仿佛,除了勇敢,我们真的不知道该如何了。毕竟,每一个当初做出的决定,我们都得用往后余生来负责任。
所以,那些妈妈们,虽然工作很忙很累,回家了还有一地鸡毛在等着她们收拾。可是,当她们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特别是面对她们的女儿时,她们中很多人并没有对女儿展现更多的恶意。因为她们开始意识到,女儿的成长需要她们的陪伴和呵护,这个社会对她们从来都不好,所以更需要母亲的庇护。
或许在女儿出生的那一刻,母亲眼角流出来的泪水中,有一部分是害怕女儿以后会如她一般,甚至可以预测,往后余生,女儿注定会被儿子活得更辛苦些。
顽固的认知,偏执的见解,藏在基因里的偏见,都在讲述着女子的不容易。同样的,女子是有韧性的,为母则刚。
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我们才能不说“原来你什么都不想要”,我们才能说,原来我可以对很多事情有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