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浣成先生艺术对话录 7
笔墨线条是中国书画的灵魂
注 LUKE 浣成国际文化艺术沙龙策划人发起人
浣成:浣成国际首席艺术家、文化学者
1
LUKE:浣成老师,在上一次对话中,我们讨论了中国书画的特殊的书写和绘画工具毛笔的使用方法,也就是“中锋执笔”所形成的“中锋之笔”。您也多次提出“笔墨线条是中国书画的灵魂”,能在这方面谈谈吗。
浣成:是的,我多次说过,“笔墨线条是中国书画的灵魂”,笔墨线条也是我的书法和绘画的灵魂。所谓灵魂也就是是核心和根本,是本质的特征,是主体而不是次要的。笔墨线条是指使用毛笔行转墨汁所形成的墨迹线条,这种笔墨线条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独有的,是书画工具毛笔所形成的。西方那种油画系统的笔和颜料是形不成这种线条的。中国的书画工具毛笔决定了笔墨线条的产生,书画工具和宣纸这种载体决定了中国绘画的风格特点,离开了这些特性和笔墨线条,我认为就不再是中国绘画,就失去了中国的味道。
2
LUKE:浣成老师,能谈谈您对中国绘画的理解吗?
浣成:是的,我正想谈这一点。在说中国绘画的灵魂是笔墨线条之前一定要阐述清楚什么是中国绘画。中国绘画的定性一定是笔墨线条为核心所形成的绘画,是在宣纸上,是使用毛笔、墨去绘画。毛笔、宣纸、烟墨是形成中国绘画的三个基本要素,所以说中国绘画不是中国人的绘画,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技法画油画抛弃毛笔改用其他工具作画只是中国人的绘画,而不是中国绘画。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中国人的绘画,和中国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也是世界艺术界界定中国书画的核心原则。
3
LUKE:按照您的界定,只要拿着毛笔使用徽墨在宣纸上画画画出的就是中国画,外国人画也是中国画?
浣成:可以这样理解。这也是国际上对中国画的普遍定义和认知。
4
LUKE:那么当代国内那些拿着油画笔的艺术大师画的中国题材的油画自然不是中国画了?
浣成:当然,只要工具和材料不是传统的宣纸、绢,画笔不是毛笔,不是徽墨,画出来的就不叫中国画。正是这种艺术上核心特征定义,决定了笔墨线条一定是中国绘画(中国书画)的灵魂。中国书法是用毛笔在宣纸上用墨写字的艺术,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在本质上书写材质和工具上是和中国绘画一样的,所以我通常把中国书法(汉字书写艺术)和中国绘画一样分析和理解。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的艺术理念。
5
LUKE:这里的“书画同源”不是指产生的源头吗?
浣成:不能简单地这样理解。应该理解为“本源”,在书写介质和书写工具和所有颜料(灰墨)上的相同也是其本质之一,本质相同也可以理解成同源,就是产生的原理、道理一样。我常说的“在本源处寻根,不要在典型上追风”就提倡艺术创作、选材要追求事物的本源,探讨世界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注意是世界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是中国书画的产生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产生的来源,一个是存在的根据。这个问题比较深奥,我们以后专门讨论一下。
6
LUKE:这么深奥啊!
浣成:是的,所有中国绘画作为艺术绝不仅仅是绘画技法问题,“笔墨线条是中国书画的灵魂”也不仅仅是对一件书画作品的定位问题,是“中国书画”还是“中国人的绘画”,还是“西方绘画”,按照我的理解还应该包含其艺术价值的评价问题。也就是说评价一幅中国书画作品无论是书法作品还是绘画作品艺术水平和艺术价值的核心考核要素是其笔墨线条,笔墨线条的功力,挥洒的自由度,线条老辣成熟的程度,美国的著名中国书画研究学者高居翰博士就是这样的观点。我看一幅中国书画作品的优劣,首先就看它的笔墨线条。
7
LUKE:浣成老师是怎么看笔墨线条的?您能详细讲讲吗?
浣成:好的。在我看来,那么什么是高质量的笔墨线条呢?在前面对话中已经讲过,这种线条必须是中锋执笔所形成的“中锋之笔”,这是由于书写工具毛笔的构造和特性所决定的。不仅保证行笔时舒服,也保证了这个书画供墨系统的正常运转,形成的笔墨路径也就是线条能够有力度,(效果)在深浅上和浓淡上具有“枯”、“湿”、“润”、“涩”、“燥”的多彩变化,(动态)在形态上能够形成“螺旋缠绕,循环往复,来去须有转换,往复需有折叠”的自然天成的线条形态变化,最终由墨色的深浅浓淡和线条的形态变化一起,(感觉)形成“奇”、“险”、“峻”、“绝”、“妙”的空间布局的局部和整体的美的感觉。
这是我观察和欣赏一幅中国书画作品的三个层次,有些人一出笔所形成的线条就不是中锋执笔,用笔的方法不正确是不会形成高质量的笔墨线条的。这样的作品也就不值得往下看了,连入门都谈不上。如果确实是中锋执笔,再看线条的深浅浓淡效果是否具有“枯”、“湿”、“润”、“涩”、“燥”的多彩变化,不能“一枯到底”,也不能“满纸皆湿”,要富于变化,绝对不能把“缺点当成特点”。
下一点看线条的形态变化也就是动态变化,是否是“螺旋缠绕,循环往复,来去须有转换,往复需有折叠”的自然天成、行进流畅的线条;
有了效果和动态的变化再看这些元素空间布局局部和整体的感觉是否处处体现出来中国意趣的笔墨的美感,是否形成“奇”、“险”、“峻”、“绝”、“妙”的笔墨疏密变化空间排列组合的感觉。
所以说中锋执笔是高质量笔墨线条的产生来源,笔的行走路径也就是墨的痕迹笔墨线条要体现出多彩的浓淡变化,多姿而灵活、自然而天成的动态变化最终形成美的感觉和视觉冲击力,核心就是笔墨线条。
8
LUKE:听您这一讲我就明白多了,能否在以后的对话中参照实际作品给大家讲一下?
浣成:你的这个建议很好。我发现现在书画评论很多虚的东西,不去评论作品本身,而是评价创作者的人品、经历、交往或者说轶事等和作品沾亲带故的东西,而对作品本身的评价很少去做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9
LUKE:我也有这种感觉,我看很多绘画和书法作品只是听人在说这幅作品好,值多少钱,是什么大师所做,世上罕见,但是好在哪里?有哪些创新,理性的分析确没有。大多是恭维之辞,模糊语言,很少有人去真正地评价,写出自己的想法。
浣成:我想他们一是自己评价不了,看不懂,看不透,还要装作评论家的样子,怕别人说他不懂。或者是怀有目的,只是一个吹鼓手,做戏罢了。
10
LUKE:的确这样。我想真正的中国书画作品的评价是需要理论体系的,不能乱评,不能瞎评,另外评论是摆事实讲道理,是艺术学理上的争鸣,不应该是盖棺定论,更不应该成为价格的标签。关于这一点我想我们在以后的对话中专门去探讨一下。
浣成:我做书法和绘画的评论就有这个感受,会经常得罪人。在评判书法作品时,很多人拿着我的评价去宣传,说浣成说这是一幅高质量的作品,如果说不好,就会说我根本不懂。所以我现在在评价其他人书法作品时,通常只说好,不错。哈哈,没办法啊。但是我评价自己的作品就是按照这些原则去审视的,不断地挑战自己的艺术创作极限。
浣成:“笔墨线条是中国书画的灵魂”还应有一层含义,就是笔墨线条是中国书画入门的必经之门槛,无论是欣赏和创作,都要先把笔墨线条功夫做足。欣赏者要知道高质量笔墨线条与低质量笔墨线条的区别,创作者要能够正确的“中锋执笔”拉出中锋之笔,创作出高质量的笔墨线条。
LUKE:谢谢浣成老师坦诚自己的中国书画创作和欣赏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