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便找了个阅览室进去,又随便找了个空位坐下,环扫一下四周,陈旧的桌椅、简单的布置、寥少的杂志书籍……大家低着头,翻着书,写着字,看着报。空调呼呼呼的声音、窗外吱吱吱的虫鸣,还有人起立行走的声音,偶尔移动凳子的声音等交织在一起,显得安静又不冷清,恰到好处的宁静和清凉,成了这个燥热夏天里难得的舒心。
我忽然想起五六年前的杭州,在那个时候,它就已经有个大大的图书馆、应有尽有的的藏书、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和先进齐全的设备,不能说多富丽堂皇,但是是如此气派、庄重和高雅。
我那时候刚毕业,去到那个偌大的城市,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去过几次那里的图书馆,也是在夏天,只不过都是周末,没有位置,地上、书架旁、过道上都是人,或站着或蹲着或坐着,或看书或睡觉或小声聊,也不排除很多蹭空调的人。那个大大的图书馆与市民中心在一起,分两层楼,我总是围着下层转了上层转,像逛街一样一路逛得去,光看看那些书名就已经很过瘾,可是我好像总是不知道自己要看什么书,该看什么书,或者说,我只是来过这个瘾的,却会在事后觉得自己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学到,并因此懊恼和不安。
后来也办过卡,在那个先进的机器上刷刷刷地借了些书,带回去看了或者没看,内容都记不清了。再后来辗转搬过几次家,离那个气派高雅的图书馆远了,也就把书还了把卡退了不再去了。在对杭州的映象里,这个图书馆却还是占了重要一角,我只知道那是个好地方,但或许因为太年轻,又或许是异乡,我始终没有办法在那个地方安心地读书写字。
我搜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但我看不透彻,或者说,那时的心很浮躁,只是想快速地找寻到立身之本,学到真正可实践利用操作的东西,没明白怎么样沉静着去做一件事,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己的方向在哪里。
在那个城市,我挣扎于毕业后的生存以及传统家庭对孩子读书成才的期待和信念,来不及感受别人眼中的那个旅游城市的美好,来不及做自己,我疲惫、焦虑、无所适从也无所依傍,浮萍般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再从另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
在那个城市,随便出个门等公交坐公交至少半小时,我一次一次努力尝试让自己的身体去适应这样的颠簸,压制和改善晕车的难受,后来我也终于适应了接受了,然而,我仍然没有办法喜欢。
在那个城市,比较快乐的时光,是和一同学蜗居在一间不到十平方的单人房里,不出门的活动时间基本在床上,或坐或躺,或看电视或聊天,没有多余的空间放得下我的台式电脑,我们吃快餐吃外卖或者用电饭煲煮饭加蒸菜,都有空的时候就逛街逛超市或沿着运河走很长很长的路。
……
而找到家的感觉,是在赣州,那不单单因为我是个土生土长的赣州人。虽然我是个赣州人,但是是在乡下,高中毕业前从来没见过城市的样子,毕业后在另一个城市读书,读书后再在另一个城市工作。所以在回来赣州之前,我对赣州的映象几乎只有火车站和汽车站。
但是现在,我从来没有像熟悉赣州一样熟悉过一座城市。
我时常骑上自己的小毛驴一溜烟便走,不用纠结什么时候出门不堵,什么时候公交停运,打车费是多贵,以及我会不会迷路。
或许,也跟自己后来的职业有关,对于赣州的规划建设我比大部分人了解,走过赣州大大小小的街道马路,穿过一栋栋高楼大厦,骑着小毛驴去开发区、赣县,去到自己想去的电力能够抵达的任何地方。
不开心的时候,和闺蜜出来一起逛街聊天散步,也可以一个去跑步、瑜伽……我以为,这,才叫生活。
这座城里,到处有大大的榕树,像撑开的大伞,又像古老沧桑的神,坚实而执着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他们的胡须随处吊在树枝树干上,颤悠悠颤悠悠地随风摇。
这座城里,有很多小小的马路,以及很多小小的电瓶车,马路没有滚滚四四的灰尘,大部分人只靠一辆电瓶车就可以满足日常出行。
这座城里,随便一家饭店,就有我爱吃的拌粉和小吃,不必预定,随处可尝。
这座城里,不用空调其实也可以挨过整个夏天,不用羽绒服,其实也可以扛过一个冬天,春天也有满大街的落叶,秋天也葱绿绿的大树。
……
我安心于在这座城里泡整日的图书馆,随手拿一本杂志就能从头看到尾,更或者,我其实只要自己一个手机和充电宝就行,因为所有的电子书和文字都可以在这里阅读和记录,只要在这里安静坐下来就行。我没有办卡,也没有外借书籍,但有所获就从不懊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