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科技大会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罕见点评华为目前的“迷茫”。他表示,华为正逐步攻入行业的无人区: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1、领先者的孤独。
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清楚任正非所说的“迷茫”绝非是业务开拓和企业进展方面的迷茫,这是一种领先者的孤独。就像一个绝世的武林高手,独孤求败,但是又不甘心止于当下,退隐山林,而是依然不断地希望获得更加精进的武学,再次突破自己,突破行业。
这完全是另外的一个境界,就像哲学上说的形而上的学问,他已经超出了我们普通人的认知范围。
任正非把华为的创新现状和行业定位在无人区,而且用了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三无”状况来表达这种困境,这种在茫茫中前后不见左右无知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思考令人尊敬,更让人唏嘘。反观目前中国的绝大部分企业,依然在创新和发展的道路上亦步亦趋,甚至大量企业只能靠山寨和抄袭来生存,过着卑微的乞讨般的日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华为的这种思考更具有启发价值和教育意义,同时华为的孤独也给我们设立了标杆。
创新虽然很难,但华为已经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努力攻到了无人区,说明我们的企业并不是办不到,而是缺乏决心和意志。
2、创新的维度和价值。
创新的路径一般有两条,一条是变革似的、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创新,这个创新和发明的意思差不多。还有一种创新是渐进式的,从少到多、由差变好、由近及远的创新。这个就像禅宗里面的两个派系一样,一个类似慧能的顿悟派,一个类似神秀的渐悟派,殊途同归。前一种创新难度非常大,是一种突发似的,这种创新一旦完成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带来集群效应,立竿见影,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能够办得到。而大部分的创新都是属于渐进式的创新,是一种积累创新,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华为早期的时候也是一个普通的传统企业,也没多少技术含量,早期拼的竞争力可能就是勤劳和低价,和中国的其他公司走的路径都差不多。但华为很早就有了人才意识和管理意识,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积累,小步快跑,不断精进,最终后来追上并实现弯道超车,随着超出的距离的不断拉大,就会进入到另一个维度,即任正非所说的“无人区”,这个时候自己变成了领航者,自己开始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所有的规则需要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进行制定,然后为后来者指路。而这个时候,付出是巨大的,而价值和意义也是史无前例的。
3、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基础理论的作用。
在任正非的讲话中还有一个细节,他说迷茫的原因是华为、乃至世界通信业界基础理论研究的匮乏。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教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任正非认为华为在技术上已经发展到了目前理论水平的极限,若要继续高速发展,则必须从基础科学理论层面改进。
我们中国人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在基础科学领域相对比较落后,我们善于在应用技术和工程实践中进行创新和专研,我们喜欢实用的、能够很快看到效果的学科,我们对待人才的标准更多时候评判的是是否有用,对于无用的学问,往往不以为然。然而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比如牛顿的机械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些基础的理论就像大树的根一样,他是枝繁叶茂、花团锦簇的基础和原点,所谓根正才能苗红,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可惜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周围依然能够听到一些不以为然的论调,大到对量子力学的驳斥,甚至小到对学校该不该开设数学、物理这些基本的学科也要反对。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无用!滑稽的可笑。
今天,华为用自己的实事困境告诉我们基础理论和基础学科研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