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工地上的铲车师傅找我借钱,没等我问原因,他自己先说:他哥做生意周转不开,他的钱在他老婆那里,他老婆和他哥有家庭矛盾。没办法这才向我开了口。说这话时满眼恳切并相信我能借他的感觉。
铲车师傅40多岁,喜欢热闹,三五成群时,笑笑闹闹,相处也算融洽。
我自己也欠很多的外债,于是推托要还信用卡,他说只用几天。平时这人豪爽,说话办事也利索,思考几分钟,一万二,当面借他了,他四天后履约还了我。
事情很简单,事后想捋一捋这件事的客观分析及当时的心理反应过程:他没钱,让我给他想办法帮他哥。为什么我会答应他呢?
他方面原因有:1.他开口前已想好我能借给他的概率很大。(他自信看人的眼光以及对我〈心善〉的了解)。
2.或许他也就试一下,被拒绝了无所谓。
我:我理解现如今社会,一般不是没办法不会轻易向关系不是很近的人开口借钱。加之我自己也有个哥,情感上能理解。
这哥们儿平时说话敞亮、办事利索。也增加了我对他的信任度。加之我又心软拒绝不落忍。
其实借给他后,我心里犯嘀咕:这人几天后还得了我吗?我咋就这么轻易答应了?自己还缺钱呐!……
事后理性分析不该借,临事儿感性上却借了。看来我的大脑还是感性胜于理性,因为我当时的大脑根本就没有动用理性。
总结:洞悉人性,能识人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办事能力。
临事先冷静,沉下心来,理性捋一捋,感性方面可以通过言行举止让场景避免尴尬,但最终还是理性来做决定。
最终无论做何决定,就不要再推翻自己了(于事无补还伤害自信心)。
我们每天会遇到很多事,每天如果能花个三五分钟,前因后果的把身边的事情演练一番,反思一下,就会更加彻底的认清自己,对事物有更清晰、更本质的认知,才能走好未来的路。